民以食為天,食品安全關系著民眾的生活安全,也是消費者和社會最為關注的問題。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食品產業日益壯大。但與此同時,食品安全問題也頻頻曝光,從嬰幼兒必備的奶粉,到每個人都會食用的蔬菜、肉蛋,而各種加工食品中的問題更加嚴重。面對嚴峻的食品安全問題,日益普及的互聯網正在成為消費者了解安全食品信息的主要途徑。百度搜索數據顯示,2012年食品餐飲行業日均搜索指數340萬;2012全年搜索指數較2011年增長12.2%,越來越多的食品企業也針對這一需求變化而做出調整。對此,食品業專家認為,隨著人工和原材料價格走高,部分食品安全發生的背后與成本的控制不無關系。“對于食品企業而言,高額的營銷成本是不容忽視的部分。而在安全前提下控制成本,可以選擇更好地利用網絡搜索營銷平臺,促進行業的健康發展。”
1
不安全食品沖擊行業根基
從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至今,國內對食品安全問題的關注從未停息,而且,隨著消息渠道的公開化和透明化,各地只要出現食品安全問題,就會惹來廣泛關注。
以奶粉為例,在三聚氰胺事件之后,陸續出現的香蘭素事件、黃曲霉毒素M1事件,明治奶粉驗出放射物質,到今年發生的恒天然烏龍錯傳肉毒桿菌污染……每次都在輿論界掀起軒然大波。在食品行業內,不論是菌落總數超標,還是如味千拉面“骨湯門”這樣的宣傳誤導,都足以讓消費者對食物安全感到擔憂。
有大型食品企業的負責人曾對記者表示,“近年來國內對食品安全的關注大大提升,讓企業不得不正視自己的問題之余,也擔心會受到輿論波及。”他提到,“因為國內的食品安全監管還在發展階段,規定并不完善,企業沿用行業內約定俗成的制作方法已經難以滿足國內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高要求,一旦行業問題曝光,傷害的甚至是整個產業,所以企業對此都變得謹小慎微。”
事實上,在發生三聚氰胺事件時候,國內奶粉品牌在市場的占比下滑嚴重,取而代之的是洋品牌的奶粉,至今,這次事件對奶粉行業的沖擊仍未退去,國內的品牌也紛紛到國外尋找“洋奶源”,以換取消費者的信任。
除了奶粉,其他食品安全問題也在媒體與消費者的“放大鏡”下無所遁形,今年以來,肯德基的速成雞事件讓肯德基至今業績未恢復正常,也讓消費者關注到國內白羽雞用藥安全問題;農夫山泉的標準門事件更讓其憤而出走,逃離北京市場,同時也引起國內對瓶裝水標準缺失問題的討論。此外,麥當勞、肯德基、真功夫的冰塊菌落總數超標問題也激起了消費者關注。
2
安全與成本控制考驗企業
在越來越多的食品安全問題中,雖然不乏無良企業為謀取暴利而生產銷售不安全食品,但同樣也顯示出一個現實:隨著人工和各種原材料價格的上漲,一些企業為了控制成本而降低了對產品品質及安全的管控,使用低質、劣質甚至是有毒有害的原料,或是延緩食品加工設備的保養維修及升級換代。例如,此前某知名瓜子企業曾曝出重大食品安全問題,不僅使用陳年瓜子作原料,還為瓜子噴香精、以水代替酒精給瓜子原料消毒等。對此,業內人士就直言,這樣操作主要是為了節約成本,因為葵瓜子從原料收購到包裝成袋的過程中,生產環節眾多,一些企業為了降低成本,往往會在各個環節的衛生、安全問題上打折扣。
“結合這些年的工作經驗我感覺到,我國的食品安全水平要重獲消費者信任,就必須安全生產。一些企業總認為,嚴格按照標準做,就要加大成本,降低利潤,影響到企業的發展,不如偷工減料,以次充好賺錢來得快,負責任的企業不應該這樣想。”對此,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后曾坦言。當食品安全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企業也開始討論安全把關與成本控制之間的關系。如果使用降低安全把控標準的方式來降低成本,對于企業而言將意味著更大的風險,但如果企業是以這種方式節約成本,盈利肯定難以持續。因此,在保證食品生產安全的前提下,降低生產銷售成本才是食品企業的出路。
3
食品企業燒錢比拼營銷
除了生產成本外,對于大部分食品企業而言,銷售成本都是其成本中的“重頭戲”,不少企業燒錢營銷,反而加重了成本負擔。以食品飲料行業產品為例,專家坦言該行業同質化很嚴重,有的企業甚至就是靠巨額廣告費用“吹出來”的。數據顯示,2011年,食品飲料行業總體保持了較快增長,收入增長33.2%,利潤增長42.8%,好于工業企業整體水平。其中白酒類企業效益獨領風騷:2011年實現銷售收入3746.7億元,同比增長40.3%,利潤增長51.9%。乳制品企業銷售收入和利潤也分別同比增長21.6%和34.7%。有媒體記者統計了食品飲料行業銷售費用排名前十位的上市公司,廣告費用合計高達93億元。在已經公布的上市公司2011年年報中,廣告費用的描述各不相同,有的在廣告費用之外,還有宣傳費用。然而就數量而言,廣告費用絕對是銷售費用中的大頭,特別是乳制品和酒類上市公司。
對此,有專家坦言,目前大多數企業并未理智地看待廣告營銷,過度的投放反而導致不少廣告無效,這極大地耗損了公司財產,因此企業這種廣告營銷意識是不可取的,應及時回歸理性。
4
搜索營銷平臺降低高成本
隨著食品安全問題的高發,越來越多的消費者也在通過更多的途徑獲取食品安全信息和優質的食品品牌信息。對此,專家坦言,由于互聯網等新興媒體的出現,消費者了解商品的信息渠道越來越多,傳統渠道的高額廣告費用投入已經難以帶來更好的回報。
百度搜索數據顯示,2012年食品餐飲行業日均搜索指數340萬;2012全年搜索指數較2011年增長12.2%。而從細分數據來看,食品餐飲細分行業中,網民對食品、飲料、餐館和飲食原料搜索度最高,比例分別達到39.6%、22.6%、14.1%和11.0%。此外,網民對蔬菜類、肉類、禽蛋類和魚類海鮮關注比例較高,分別為37.7%、22.5%、10.4%和9.2%。2012年,飲食原料行業搜索量增長最高的細分行業為魚類海鮮、蔬菜類和禽蛋類,增長率分別為52.7%、40.0%和24.5%,高于飲食原料行業22.2%的增長幅度。食品行業人士坦言,這些搜索信息顯示出,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在網上搜索食品信息,不僅是產品信息,還包括大量的食品制作方式的信息。“這對于食品企業而言,是一個很具有引導性的信號。可以順應搜索熱詞的變化來進行針對性的營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