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413
2015-05-28 08:32
中國食用菌之鄉轉型晉級:小蘑菇走向世界![]() ![]() 在聞名的食用菌之鄉河北省平泉縣,菇農正在麻利的把新采香菇裝箱,等候發往韓國。這些年,該縣立足于開展特色農業,食用菌出產取得了跨越式開展,并逐步完善工業鏈,變成立縣支柱工業,走出了轉型晉級之路。
“平泉是全國香菇報價的‘風向標’,每年5月至8月,全縣每天需要出產300噸優異香菇才干滿意需要。所以每到出菇期之前,都要依據物料、人工等核算菇農本錢,斷定香菇最低收購報價。這個報價將變成影響全國香菇市場的指導報價”,平泉縣食用菌工業效勞局局長梁希晨說。 平泉縣坐落河北省東北部,冀、遼、蒙三省區交界處,有著近30年的食用菌種植前史。2014年,全縣食用菌產量達45萬噸,創產量45億元,產量產量位居全國縣級首位,商品銷往日、韓、美、歐盟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是“我國食用菌之鄉”、“全國食用菌職業十大主產基地縣”。 “平泉香菇菇質密實,肉厚、柄短,口味純粹,在國內外市場備受青睞,特別是出產與南邊錯季的香菇,很有市場競賽力”,合作社監事長高樹滿介紹說。從1996年起,他就開端種植食用菌,是全縣最早開展食用菌的農人。當前已出資1億韓元在韓國首爾建立交易公司,直接對韓國進行交易,使平泉的小蘑菇走出了山谷走向了世界。 據了解,經過工業集聚、龍頭帶動、科技支持、方針扶持等措施,平泉食用菌工業逐步朝種植規劃化、出產標準化、出售市場化方向開展。當前已具有菌種、菌棒出產、保鮮庫、食用菌機械、菌袋、紙箱、泡沫箱、交易和深加工等完好的工業鏈。并成立了正科級的平泉縣食用菌單位,擔任工業辦理和效勞作業,各城鎮也分別成立了城鎮食用菌單位,擔任產前、產中、產后系列化效勞。 “近兩年進入這個職業的出資商比較多,南邊的菇廠從幾十家增加到幾千家,每天出菇量達到7000多斤,導致了市場報價整體降低。曩昔一袋菇至少賺1元錢,最高賺1.5元,可是如今賺5毛錢都很艱難”,梁希晨說。 但他表明,平泉食用菌依然具有職業競賽優勢,當前也在從多方面進行工業轉型晉級。在種植形式上,推行工廠化出產形式,遍及立式和架式出產。在出售途徑進步一步拓寬,加強全國出售網點建造。加強一起加大對科技研制方面的投入。“菌種過幾年就會退化,產量必定降低,質量也會降低。為了堅持中心競賽力,咱們一直在做合適本地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的菌種”。 在重視食用菌工業規劃效益的一起,平泉重視開展循環經濟,延長食用菌工業鏈條,已形成了“刺槐林—食用菌原料—食用菌—食用菌廢棄物—蛋白飼料—畜禽飼養—糞便肥料—還林(田)”的“綠色工業鏈”,完成了生態與工業的互促共贏,完成了工業外部一、二、三工業循環,有用帶動了農林廢棄物循環使用、化工原料、交通運輸、包裝、打印等范疇有關工業的開展,形成了更大的跨職業經濟鏈條。 到2015年,平泉縣食用菌產量估計達到50萬噸以上,工業化產量達60億元,菌文明創意工業產量超過3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