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道訊(陳偉贊 通訊員粵衛健)近日,據廣東省衛生健康委員會官網消息,3月26日,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我省公共衛生人才隊伍建設的若干措施》的通知(下稱“若干措施”),拿出15條硬招實招,對全省公共衛生人才隊伍體系進行全方位、多領域、多層次完善補強,為全省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提供衛生人才保障。
公共衛生人才新政出臺,旨在為廣東省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建設和重大疫情防控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該省在全國率先啟動公共衛生人才隊伍體系完善補強工作。省委省政府組織省委組織部、省衛生健康委等部門進行全面調研、深入分析、摸清底數、找準短板,有針對性地對公共衛生人才隊伍建設進行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
若干措施明確提出,在2020年專插本招生中增設預防醫學專業,公共衛生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計劃同比增長50%;到2022年底,該省將實現省市縣三級公共衛生快速應急響應人才隊伍全覆蓋。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若干措施指出,將探索公共衛生機構公務員分類改革,推動專業技術類公務員專業技術資格任職評定與職稱評審相互銜接。
將建區域性流調人才培養基地。
據悉,疾控機構體系是保障公共衛生安全的重要屏障。若干措施明確,依托省、市、縣三級疾控中心,統籌各級公共衛生機構、醫療單位和相關部門人才資源,建設素質全面、本領高強、裝備精良、能征善戰的公共衛生快速響應應急隊伍。到2022年底,實現省、市、縣三級公共衛生快速應急響應隊伍全覆蓋。
若干措施還明確,要做大做強衛生疾控專業技術人才隊伍。要按照常住人口萬分之1.75的比例核定全省疾控系統編制總量。各級疾控中心專業技術人員占比不低于崗位總額的85%,其中衛生技術人員不低于70%。
探索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和青年骨干專家制度。建設區域性流行病學調查人才培養基地。強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技術手段的實際應用,提升精準調查、科學研判、及時報告、提前預警等能力。同時,分級分類開展實驗室檢驗檢測人才的培養培訓。省級重點圍繞病原體鑒定識別、分子溯源、生物信息學分析、試劑盒開發應用與質量控制、疫苗候選株篩選等領域,依托高端實驗平臺,培養具備國際前沿技術能力的檢驗檢測人才;市縣兩級重點圍繞規范化操作能力建設,大力實施實驗室“手把手”培訓項目,全面提升采樣、檢測、分析報告等技術水平。
此外,若干措施還提出,要提高衛生健康監督執法人才整體素質。實施嚴格的準入制度,各地新招錄衛生監督人員中專業人員比例需占80%以上。健全完善首席衛生監督員制度。
強化臨床醫學人才前哨預警意識。
據介紹,許多傳染病患者,是由臨床醫生第一時間收治,這就要求臨床醫生具備快速判斷和甄別的能力。若干措施提出,強化綜合醫院臨床醫學人才傳染病防控和公共衛生應急知識培訓,提高前哨預警意識、能力和效率,提升臨床醫學人才應急臨床藥物實驗設計水平和傳染病新藥應用水平;同時,在珠三角和粵東粵西粵北分區域組建衛生應急救治專業技術隊伍;并加強護理人才尤其是高層次護理人才的培養,形成治療、康復、護理有機銜接的重大傳染病應急救護模式。
健全中醫院感染性疾病治療服務體系。
據了解,在此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中醫藥充分展示了實力。若干措施提出,要扶植嶺南特色中醫藥防疫人才傳承發展,有計劃、有重點地扶植培養一批高水平中醫藥防疫專業人才。以實施優秀中醫臨床人才研究項目和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傳承項目為重點,完善中醫藥師承制度,培養熟悉重大傳染病救治的中醫藥繼承與創新人才;同時健全省市縣三級中醫院感染性疾病治療服務體系,將精通中醫藥救治經方、熟悉重大急性傳染病診療規范的中醫藥專家納入“國醫大師”“名中醫”等評選。重視發揮中西醫結合防疫人才的重要作用,提高重大傳染病的綜合救治能力。
探索開展公共衛生人才“組團式”幫扶。
在公共衛生人才培養方面,若干措施明確,要夯實基層公衛人才基礎保障,要探索開展公共衛生人才“組團式”幫扶,提升欠發達地區和基層一線公共衛生人才服務保障水平;將公共衛生人才納入緊密型醫療衛生共同體建設,推動公共衛生人才下沉。
加大高層次公共衛生人才引進培養力度。
若干措施明確,要更好地發揮“珠江人才計劃”“廣東特支計劃”等人才工程的作用,引進培養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杰出科學家、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并明確,對頂尖公共衛生人才申報省重大人才工程項目實行“一事一議”、“特事特辦”。與此同時,若干措施提出,要注重培養藥品、醫療器械安全應急檢驗人才。大力培養衛生防護裝備研發人才,引進培養一批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專門技術人才,提高公共衛生信息化水平。組建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心理援助隊伍,組建高水平公共衛生應急管理決策咨詢智庫。
此外,要支持科技研發人才開展協同攻關。搭建高水平科研平臺,聚焦臨床救治和藥物、疫苗研發、檢測技術和產品、病毒病原學和流行病學、動物模型構建、高端醫療裝備等主攻方向;并設立疫情防控科研攻關應急專項等。同時,對與國際組織和有關領域領先國家合作開展的科研項目,優先立項給予支持。鼓勵在粵舉辦國際公共衛生學術論壇和展會,吸引國際公共衛生組織或分支機構永久性落地廣東;此外,放寬公共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出國(境)審批及名額限制。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若干措施明確,鼓勵高校增設預防醫學、全科醫學、生物醫藥等公共衛生相關學科專業。適當擴大公共衛生及相關專業招生規模,在2020年專插本招生中增設預防醫學專業,公共衛生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計劃同比增長50%。
記大功的公衛人才可直接申報高級職稱。
在公共衛生人才的管理上,若干措施明確,將公共衛生專業畢業生納入高校畢業生下基層上崗退費計劃。對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表現突出、符合條件的一線醫務防疫人員,尚未入編的,可按規定招聘為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按照國家統一部署,逐步在全省公共衛生事業單位推行職員等級晉升制度改革,拓展公共衛生管理人員職業晉升通道。同時,改進公共衛生人才評價方式,對獲得嘉獎、記功的,可分別提前1年、2年申報衛生技術人才高級職稱;對獲得記大功或授予榮譽稱號的,可直接申報高級職稱。值得一提的是,若干措施指出,要探索公共衛生機構公務員分類改革,推動專業技術類公務員專業技術資格任職評定與職稱評審相互銜接。
此外,若干措施明確,要落實國家及省關于衛生防疫人員津貼和傳染病疫情防治人員臨時性補助的政策;同時,對于參加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并深入疫情防控一線發揮重要作用的、在防控疫情新技術新產品新藥物等科研攻關方面取得重要成果的、救治病患或為疫情防控提供服務保障等表現突出的人才,按規定給予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