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統計局29日發布數據顯現,2013年中國糧食總產量60194萬噸,比2012年增產1236萬噸,添加2.1%。其間,夏糧、早稻、秋糧別離增產196萬噸、78萬噸和962萬噸。中國糧食產量在接連十年添加后,首度打破6億噸大關。
國家統計局鄉村司高檔統計師黃加才介紹說,多項方針合力對農人種糧活躍性的進步、北方農區降水增多以及科技力氣在應對災禍方面發揚的作用是中國糧食總產量持續添加的主要原因。
2013年,中國持續采納辦法調集各方面糧食生產活躍性。在接連多年進步糧食最低收購價的基礎上持續較大起伏進步稻谷、小麥最低收購價和玉米暫時收儲價。官方對以糧食生產為主的農機專業合作社要點扶持,推進糧食生產規模化、集約化。此外,官方還經過金融、穩妥等途徑,多方面加大對糧食生產的撐持力度。
方針利好進步了農人的種糧活躍性。統計局29日發布數據顯現,2013年,中國糧食播種面積111951千公頃,比2012年添加747千公頃。因播種面積添加增產糧食約396萬噸,對糧食增產的貢獻率為32%。
人盡力的一起,天幫助也是中國糧食增產的一個重要原因。2013年7至8月間,中國東北、華北、西北區域東部及黃淮區域降水顯著增多,部分區域多3至5成。
黃加才剖析說,在全國增產的1236萬噸糧食中,降水增量最多的東北及內蒙古4省(區)共增產820萬噸,貢獻了全國66.4%的糧食增產量。4省(區)糧食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比重到達24.1%,全國商品糧基地的位置越來越突顯。
2013年,受南邊一些區域呈現的干旱和超高溫氣候以及超強颶風等影響,一些省份有所減產。不過,科技力氣在應對災禍中發揚了重要作用。
黃加才表明,面臨各種晦氣局勢,中央財政專項組織近40億元補助資金,撐持東北、南邊水稻產區選用歸納上肥技能促早熟;各地政府活躍采納辦法有用應對災情,有用減輕或彌補了各種災禍對糧食生產帶來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