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節水優先理念有效促進了生產生活方式的綠色轉型,特別是實行區域內用水總量控制、用水定額管理等措施,帶動了高效節水行業發展,淘汰限制了高耗水、高污染產業,促進了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9月9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水利部部長李國英做出上述表示。
我國水資源短缺,時空分布極不均衡,必須堅持開源節流并重。一方面,立足流域整體和水資源空間均衡配置,科學規劃建設南水北調等一批大型跨流域、跨區域調水工程,初步形成“南北調配、東西互濟”的水資源配置總體格局,為暢通經濟循環、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另一方面,堅持節水優先,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強化水資源剛性約束,實施國家節水行動,全面推進農業節水增效、工業節水減排、城鎮節水降損。
“2020年,我國萬元GDP用水量57.2立方米、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32.9立方米,分別比2015年下降28.0%和39.6%。”李國英介紹。
李國英表示,我國實施國家水網重大工程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目標是“系統完備、安全可靠、集約高效、綠色智能、循環通暢、調控有序”。而保障國家水安全的目標,“十四五”一定要提升四種能力:一是提升水旱災害防御能力;二是提升水資源節約集約安全利用能力;三是提升水資源優化配置能力;四是提升江河湖泊生態保護治理能力。要提升四種能力,“十四五”期間重點要有四項重大舉措:第一,要立足于水資源空間均衡,堅持節水優先,量水而行,構建完善“南北調配、東西互濟、多元保障”的國家水資源優化配置體系。第二,遵循洪水發生的規律、演進的規律,以流域為單元,構建完善以水庫、河道及堤防、蓄滯洪區為主要組成的流域防洪工程體系。第三,以河流湖泊生態系統質量的提升、穩定性的提升為核心,加強水源涵養,加強水土保持,生態建設,實施生態保護治理工程,恢復水清岸綠的水生態系統,維護河湖健康生命。第四,推進智慧水利建設,按照“需求牽引、應用至上、數字賦能、提升能力”的要求,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主線,以數字化場景、智慧化模擬、精準化決策為實施路徑,全面加強算據、算法、算力建設,構建具有預報、預警、預演、預案功能的智慧水利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