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必須看到,在產業創新不斷取得突破性進展的同時,研發技術薄弱、出口仍以中低端產品為主、關鍵技術裝備和材料進口依賴度較高等短板仍制約著中國醫藥產業的國際化發展。
兩會期間,對于如何更好支持中國醫藥“走出去”,兩會代表委員積極建言獻策。
龍頭帶動
經過多年的成長歷練,中國醫藥產業綜合實力不斷提升,在不少細分領域逐步縮小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全方位、多層次、多維度參與國際醫藥合作分工。在全國人大代表、圣湘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戴立忠看來,支持中國醫療企業“走出去”,少不了出口環境的營造。
戴立忠此次提交了《關于營造更加良好的醫療產品出口環境支持中國醫療企業“走出去”的建議》,呼吁將防疫物資出口的“白名單”資質推廣至其他同類別監管的醫療器械物資出口領域,重點扶持技術實力雄厚、自主創新能力強的企業,支持獲得國外認證但未獲得國內注冊認證的醫療產品出口,優化醫療產品出口政策。
戴立忠建議,加大對優勢企業、優勢品種的培育力度,實施國際行業龍頭培育工程,從海關報關、稅務法務、產品注冊等多方面為優勢企業“走出去”提供扶持政策,就醫藥政府采購和捐贈項目,與各國建立對接推薦機制和優勢產品推介平臺,進一步完善境內外政商界的溝通交流機制,以推動更多醫療健康領域的“中國方案”輸出,積極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
標準引領
標準和合規問題一直是中國醫藥產業國際化進程中的掣肘。對于醫療防疫物資,各國都有獨立的監管體系和質量標準要求,產品規格和檢測標準也不盡相同。在企業加強對相關國際法規和標準研究的同時,代表委員也建議國家加快推進國際標準互認,推動相關產品國際通用標準的制定。
全國政協委員、納通科技集團董事長趙毅武提交了一份《關于結合產業優勢推動制定國際口罩標準,打造國際口罩品牌的建議》,建議中國牽頭推動制定口罩國際通用標準。
據介紹,各國口罩標準所規定的技術要求和指標并無本質區別,可以做到協調統一。“中國的口罩標準較為全面,且部分指標處于世界領先水平,尤其是在醫用防護口罩方面,中國是少數專門制定了醫用防護口罩標準的國家之一。”趙毅武建議,可基于現有的中國口罩標準,融合世界各國標準要求,推動制定和完善與此相當或略高于此的國際通用標準,以滿足世界各國采購要求。同時,國際口罩標準建設可重點聚焦防護口罩(含醫用防護口罩),兼顧提升平面口罩標準。
執行統一的國際標準,不僅有利于規范口罩市場,提高口罩流通的便利性,而且有利于提升中國口罩產業在國際市場的影響力和競爭力,促進國內相關產業做優做大做強。趙毅武表示,國際口罩標準的建立,可以規范國內企業的生產和出口標準要求及內控體系,建立統一的口罩出口檢測標準,引導產業規范健康發展。
在加強對醫療產品國際注冊的支持方面,戴立忠期盼有關部門可推進國際注冊互認或推動相關國家和地區開設產品出口“綠色通道”。他建議,中國加強與國外特別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醫藥和器械管理相關部門的交流合作,建立產品注冊、質量和監管體系互認機制,或者為中國醫療物資出口開設“綠色通道”,簡化其市場準入手續。同時,國家相關部門可加強對醫藥企業產品出口的政策輔導,支持企業更快更便捷地完成產品出口資質審批,并做好相關合規風險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