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年,上海小學生的課程表上,體育課悄然成為了“主課”——每天一節體育課,每周還有兩節體育活動課,一周7課時的體育課,成為排課最多的學科之一。
這也意味著:上海各小學從2003年開始實行的“三課兩操兩活動”課程安排正式變成“五課兩操兩活動”:即每周安排五節體育課時、2節體育活動課時,每天安排廣播健身操和眼保健操。
每天都有體育課,已成為上海市小學的“標配”,加上體育活動課和不少學校實施的“運動大課間”,“每天在校運動一小時”的目標在不少學校已得以實現。
課程增加項目多樣
這個“加法”怎么做,各個學校有不同的做法:比如,楊浦小學對全校的體育課重新進行排課,利用這多出來的體育課增加專項體育的教學,比如一年級和三年級這學期將開出全新的體育舞蹈課,二年級和四年級則將增設橋牌課程。“5節的體育課上,我們希望給孩子們參與更多專項的體育課程體驗,另外兩節的活動課,體育老師將更注重提高學生體質的鍛煉。”楊浦小學副校長趙靜菡說。
普陀區洵陽路小學學校共有7位專職體育教師,近800位學生,足夠保證一至五年級全覆蓋開展“5+2”的體育教學。體育老師們的專業各不相同:健美操、足球、田徑、棒球、籃球和擊劍,滿足了學生們的個性化需求,也讓“菜單式”體育課變為可能。
新進入五年級的學生還收到了一份特別的調查問卷:“請選擇我最想學習的2-3個體育項目”。這讓孩子們興奮不已:女孩子們不喜歡枯燥的跑跳投,可以跟著學校的健美操體育老師練形體,也可以玩著花樣跳繩,男孩子可以自由選擇足球、籃球或者田徑項目——菜單式的體育課,告別了索然無味的體育課,讓操場上的35分鐘變得生動起來。
一師附小則將特色課程安排到了每一年級的體育課程中:棋類、籃球、網球、游泳和足球課程分別“走”進了一到五年級的課程表。“我們原本就會安排每一個年級參與一個體育項目,從今年起課時更加充分了,孩子們有更多的時間去學習和鍛煉。”一師附小體育教研組組長劉恒瑋介紹說。
錯時排課保質保量
一師附小有59個班級,按照“5+2”的課程安排,一周需要安排295節體育課,比上學期多出了整整82節體育課。
今年,學校在原有14名體育老師的基礎上,引進了2位新教師,借調了兄弟學校2名體育教師,另外聘請了許多專業的外聘教練,形成了“16+2+n”的教師隊伍,來保障“每天一節體育課”的安排。但是,和其他學科不同,體育課對于場地的要求非常高,這也使得在做增量的時候,不少學校遭遇了場地難題。
在探索中,不少學校動足了腦筋,將不大的操場錯時安排、打破空間壁壘,“生”出了許多運動空間,保證學生室外體育課的需求。
楊浦小學會把以往只放在下午的體育課放在第一二節課“錯峰”,還有的學校會把體育課安排在周五下午,或者下午放學之前,為的是更好利用場地,把體育課上到位,達到體育教學所需要的一定負荷量。
在場地安排上,學校也動足了腦筋。洵陽路小學有一塊面積為1376平方米的人工草足球場、一個259.4平方米的透氣型跑道、一塊176平方米的人工草皮加厚活動區。但是相對于將近800名學生而言,如果同時上課,場地依然捉襟見肘。
怎么讓學生們可以充分活動開?學校把操場劃分為擁有固定體育項目的五個區域:一號區域專門用來跳高和足球;二號區域用來練習棒球和跳高;三號區域為跑道,項目為跑步和跳遠;四號區域為小操場,學生可以練習攀巖和投擲;五號區域為瀝青區,項目為跳繩、韻律、滾翻和武術——地方雖小,卻五臟俱全。
洵陽路小學副校長鄭煜介紹說,學校的體育教師根據場地區域的劃分來調整教學內容,各班級每天輪換一次活動區域,以此來保證每位學生每周都能在各個區域練習不同的內容,讓學生可以充分利用學校的“每一個角落”,來嘗試多種多樣的體育項目。
一師附小的學生驚喜地發現,新學期,可以去教學樓的樓頂去上體育課了。原來,學校利用暑假,在樓頂豎起了6米高的欄網建了一個籠式體育場,給學生們開辟了又一塊“小操場”。
35分鐘外的“體育課”
每天早上的操場是屬于一師附小的孩子們的——每個年級的孩子,每周可以有一天,一到校就到操場“簽到”,放下書包運動一個小時再到教室上課。
“我們的目標是,讓孩子們能實現每天在校運動一小時。”趙靜菡說,雖然學生每周有五節體育課和兩節活動課,但依然達不到“一小時”的運動時間,“所以我們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鼓勵學生走出教室,參與運動。”
以往,上午兩節課之后,楊浦小學有半小時的“大課間”時間,用來做廣播操和體育鍛煉。今年,學校將課程表進行了微調,將半小時擴充至40分鐘,保證10分鐘廣播操的時間和半小時的運動時間。趙靜菡說:“我們每個月都將設置不同主題的體育擂臺賽,這半小時的戶外時間就用來給孩子們參加鍛煉,訓練技能。”
潯陽路小學則把更多的體育社團安排在了每天的課后延時服務中:晚上5點之后,腰旗橄欖球、冰壺、棒球、足球等社團已經火熱開團,這些社團由校外專職教練進校帶教,孩子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參與。鄭煜介紹說,下午5點后學校開設了許多類型的社團,其中體育社團數量最多,而從孩子們報名的情況來看,體育社團是參與度最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