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食品行業處于市場需求急劇變化和產業模式整體轉型的關鍵時期,行業發展呈現出相當復雜的態勢。因此,進一步夯實食品行業安全基礎,提高食品行業發展質量,保障食品行業健康發展尤為重要。
中國農業大學原副校長張建華表示,在此背景下,以引領食品安全領域科技創新、促進食品安全科學技術事業健康發展為宗旨頒發的長城食品安全科學技術獎,在以下3個方面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
一是通過獎勵基礎研究,夯實核心技術,保障食品安全底線。行業基礎研究與行業核心技術互為表里,核心技術的發展,往往建立在基礎研究持續深入的前提下;食品安全領域核心技術的成熟,能夠為食品安全筑牢技術底線。
二是通過獎勵攻關研究,突破關鍵技術,引導食品行業在升級過程中的正確方向。我國食品行業正處于產業轉型的緊要關頭,集中力量組織攻關研究,取得關鍵技術的關鍵突破,是引導食品產業轉型向著產業升級和高質量發展前進的重要保障。(下轉2版)
三是通過獎勵創新研究,引領前沿技術,開創食品安全新格局。食品安全科研的創新性,決定著食品安全前沿技術發展的方向和階段。具有創新性和革命性的食品安全尖端成果,可能改變既有的食品安全技術格局,在食品安全技術應用、食品安全機制建設等方面形成新局面、新態勢。
中國食品報社副社長、總編輯劉彤表示,一直以來,長城獎以不斷夯實的評審公信力、巨大的行業影響力、強大的品格號召力,有效促進了食品安全領域核心技術、關鍵技術、前沿技術的突破和發展。長城獎立足現實問題,聚焦產業前沿,突出科技在食品行業進一步市場化過程中的關鍵作用,希望通過獎勵機制鼓勵潛心專業研究的技術團隊和項目,不斷夯實食品安全的技術基礎,為食品行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技術支撐和安全保障,引領食品行業科技發展新趨勢。劉彤說:“相信獲獎項目成果一定能夠轉化為促進食品行業高質量發展、保障食品行業生產和經營安全的高效生產力。希望廣大食品行業科技工作者以此次頒獎活動為契機,在‘十四五’期間,以食品安全科技創新為主基調,構建食品安全科學技術產業聯動機制,優化食品行業產品結構,增強食品產業韌性,構建食品科技產業新體系,為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作出貢獻。”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車會蓮代表特等獎獲獎團隊在獲獎感言中談到,食品安全是實現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戰略目標的重要基石。在食品產業供應鏈條不斷延伸、設計要素不斷豐富的當下,對企業和政府來說,提高食品安全風險管理能力,推進生產質量和管理效率再上一個新臺階,是一個重要的挑戰。團隊獲獎項目《加工食品供應鏈質量安全控制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以加工食品供應鏈為對象,以推進加工食品流通過程中品質維持和溯源科學技術的進步,以及提高應用企業的生產和管理效率為兩大目標,以食品原料、食品加工、食品保鮮貯藏物流為三大環節,以內外源食品安全風險因子快速篩查與精準識別技術的研發、加工食品貯藏保鮮物流關鍵技術的開發、加工食品電商冷鏈物流方法的優化、加工食品供應鏈標準化與管理體系的建設為四大抓手,取得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競爭力的科研成果,為我國加工食品流通過程中的質量安全、貯運保鮮及品質保障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加工食品供應鏈的質量安全控制仍需持續關注??茖W技術支持食品安全技術全鏈條創新研發、支撐食品工業快速健康發展,創新驅動食品行業進步、提升食品安全保障能力是大勢所趨。我們將繼續努力,在提高技術研發創新的同時,加強與行業和政府的合作,不忘服務社會,永遠牢記作為食品安全科技工作者惠民利國的初心,牢記肩負的使命責任,腳踏實地地深入一線,為我國食品行業的發展,為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更加積極的貢獻。”車會蓮如是說。
活動現場,中國食品報社副總編輯粘新宣讀了2021年長城獎獲獎名單。此次評獎工作由中國食品行業智庫作為學術支持單位,經過前期嚴格評選,由中國農業大學、良品鋪子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東世紀貿易有限公司、五常市良倉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申報的《加工食品供應鏈質量安全控制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北京大北農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申報的《畜禽食品中致病微生物監測防控一體化關鍵技術研究》2個項目獲得特等獎,《針對超重/肥胖人群營養安全的功能食品開發及健康管理技術產業化應用》《食用農產品摻偽關鍵技術與設備開發》等8個項目獲一等獎,《全流程食品安全閉環管理系統》《食品微生物標準鑒定圖譜庫的構建》等14個項目獲二等獎。
據了解,長城食品安全科學技術獎于2017年由中國食品報社設立,是根據《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和科技部《關于進一步鼓勵和規范社會力量設立科學技術獎的指導意見》精神,由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備案審批的行業獎項。該獎每年進行一次評審和頒獎,重點獎勵在食品安全領域技術進步活動中作出突出貢獻的集體和個人(團隊),以充分調動廣大食品科技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努力為促進我國食品安全科學技術事業以及食品行業可持續健康發展,不斷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貢獻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