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副會長、中國食品安全報社社長朱長學
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副會長、中國食品安全報社社長朱長學代表主辦方致歡迎詞時表示,自2010年以來,中國食品安全報社一直著手編織全方位、網格化、立體化食品安全監管信息網絡,努力建設一支全國食品安全監管信息員隊伍。這十多年來,中國食品安全報社監管信息員隊伍不斷壯大。截至今年,報社累計發展監管信息員近千名,服務范圍遍布省、市、縣等多級行政區域,出版食品安全監管信息專版累計刊登稿件近3000篇,出品《食安監管信息》簡報近50期。多年來,全體食品安全監管信息員們堅守食品安全保障一線,及時全面反映各地食品安全工作動態,對宣傳各地食品安全監管工作亮點、傳播權威食品安全知識、弘揚食品安全正能量、推動食品安全社會共治共享做出了積極貢獻。未來,全國食品安全監管信息工作交流大會將繼續發揮食品安全領域權威媒體平臺作用,通過新媒體傳播、地區巡禮、參觀學習、遠程對話等方式進行信息交互呼應,結合各地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實際,加強我國食品安全監管信息化建設,做好食品安全監管信息收集、整理、存儲、分發、共享、挖掘和迭代工作,推動食品安全工作開展,促進信息管理的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推進我國食品安全高質量監管,助力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
朱長學強調,作為行業權威媒體和行業信息平臺,我們要深化對新時代黨的戰略思想理解認識,切實學懂弄通做實,轉化為推進食品安全保障事業的強大力量。要強化進取意識,堅持問題導向,在勇于變革、攻堅克難中開拓前進。要真抓實干、埋頭苦干,把擔負的任務不折不扣落到實處,積極參與“打造與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式現代化相匹配的新聞力量”,確保如期實現各項奮斗目標。
原國家衛計委副主任、中國衛生信息與健康醫療大數據學會會長金小桃
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健康中國”建設、強化食品藥品安全監管等作出了一系列重大論述和重大部署,充分體現了黨對食品藥品監管工作的高度重視。另外,還提到了“樹立大食物觀”“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原國家衛計委副主任、中國衛生信息與健康醫療大數據學會會長金小桃致辭時指出,我們要認真學習領會其中的深刻內涵,把食品安全監管信息工作放在對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大背景當中來考慮和推動。在監管信息工作中創新尤為重要,要開創食品安全監管信息工作的新局面,根本上還要抓“三化”——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數字時代一切皆可數,數字時代數字化的發展以數據為重要的基礎和前提。可以借助數字技術員對農村田地管理監管,從而發展到從田間到地頭以及流通、消費等環節,打造智慧監管的新模式,使信息工作為食安監管做出更大貢獻,也為“健康中國”建設,人民群眾在食安方面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高做出我們的貢獻。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食品生產安全監督管理司司長馬純良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食品生產安全監督管理司司長馬純良表示,連續第九次舉辦的全國食品安全監管信息工作交流大會,為政府監管部門、食品生產經營企業、食品行業協會、食品檢驗技術機構和新聞媒體搭建了一個食品安全信息的交流平臺,對強化食品安全監管、加強風險交流、促進社會監督、推動社會共治起到了積極作用。今年中國食品安全報社開展的“食品安全社會共治”案例征集活動,評選出的優秀案例也有利于大家互學、互鑒、互促,有利于更好地強化食品安全監管,提升食品安全治理水平。同時,在食品安全監管信息和提升食品安全治理水平方面他提出了三點認識:一是堅持系統思維,推動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安全離不開責任,保障食品質量安全必須壓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落實主體責任,離不開食品安全社會共治,要堅持系統思維,落實黨政領導食品安全責任,加強食品安全監督管理,促進食品行業自律,強化媒體監督和公眾參與,形成社會共治的新格局,以食品安全社會共治倒逼企業生產經營合規,倒逼企業持續認真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二是堅持底線思維,提升食品安全監管效能。食品安全是產出來的,也是管出來的,必須強化食品安全是管出來的認識,始終堅持底線思維,不斷加強食品安全監管。三是要堅持創新思維,推進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貫徹新發展理念,推進高質量發展。所以要持續開展乳制品、肉制品質量安全提升行動,督促企業加強觀念管控,提升食品質量安全管理水平。積極倡導食品生產企業要加強市場調研,分析消費需求,加大科研投入,加強研發創新,優化加工工藝,制定質量標準,推行綠色生產、簡約包裝、清潔標簽,采用先進的質量管理標準和食品生產良好規范,培育企業質量安全文化。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食品安全標準與監測評估司二級巡視員李泰然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食品安全標準與監測評估司二級巡視員李泰然強調,經過不懈努力,我國食品安全標準與監測評估工作在保障食品安全,維護人民健康和規范食品產業發展方面發揮了應有的作用。一是努力落實最嚴謹的標準要求,持續促進標準服務于經濟發展、健康保護和依法監管三個目標,完善以風險監測評估為科學基礎的食品安全標準管理制度;二是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評估網絡逐步健全,對風險評估的支撐作用逐步顯現,初步構建起國家為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和全國31家省級監測分中心,18家專項監測參評實驗室,7家食源性疾病病因鑒定實驗室為主要支撐的實驗室網絡,全國承擔食源性疾病監測的醫療機構達7萬余家,設置2800多個食品污染物監測點?;旧细采w了所有的縣區級行政區域;三是通過推進國民營養計劃和健康中國合理膳食行動,營養健康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推進營養工作,融入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一老一小”健康服務等健康政策,在全國推進區域性營養創新平臺,營養社區,健康食堂,健康餐廳的試點,進一步將“吃得安全”向“吃得健康”提升。
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司應急與評估處處長趙華軍
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司應急與評估處處長趙華軍認為,食品安全的源頭在農產品,基礎在農業。農產品生產是第一車間,源頭安全了,才能保證后面環節安全。農業農村部監測數據顯示,與2012年相比,在農獸藥殘留限量增加3倍多、監測參數增加近50%的情況下,農產品監測合格率連續多年穩定在97%以上的較高水平。英國經濟學人智庫機構在今年初發布報告稱,中國的食品安全狀況在113個被評估國家中排名第34位,在全球范圍處于中上等水平,比2012年上升8個名次??梢钥闯鑫覈r產品質量安全總體穩定向好,進步很大。農產品和食品安全工作是產出來、管出來的,也需要講出來。講出來就是解決宣傳引導和公眾認知的問題,對監管部門來說,講出來可以提升影響力、公信力,對生產經營主體,講出來是樹形象、創品牌,對社會公眾和消費者來講,講出來是強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但是講出來不是自說自話,是要讓公眾理解、接受、認可,要講科學,講科學就是講事實,講道理,講真相,壓縮謠言和虛假宣傳的傳播空間。同時,還要把品質講出來,把信心講出來,把態度講出來,把老百姓關心的問題、想知道的問題講出來。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司原巡視員劉敏(右一)為獲得十佳案例的單位代表頒發標志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食品安全標準與監測評估司原副司長、中國保健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志強(右一)為獲得優秀案例的單位代表頒發標志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實施食品安全戰略”的要求,2022年9月,中國食品安全報社組織開展了2022年度“推進食品安全社會共治”優秀案例征集活動,征集到來自各地政府部門、市場監管、農業農村、海關、衛健系統共486個案例,最終經過專家委員會評審共產生“十佳案例”和93個優秀案例。此次案例征集過程中受到國家部委領導、行業專家以及地方監管系統的高度重視和廣泛贊譽,“食品安全社會共治”案例征集活動將作為報社與地方監管系統緊密聯動的紐帶,同時也為地方監管系統搭建了工作經驗交流和分享的平臺,將對推動地方食品安全監管工作高質量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原國家質檢總局執法督查司司長、市場監管總局網絡交易監管司原副司長(正司長級)、中國消費品質量安全促進會副理事長嚴馮敏
原國家質檢總局執法督查司司長、市場監管總局網絡交易監管司原副司長(正司長級)、中國消費品質量安全促進會副理事長嚴馮敏在對案例進行點評時指出了案例的九個主要特點和三個主要問題,并對推進社會共治提出了五點建議。九個主要特點:一是地方黨委政府高度重視;二是市場監管及相關行業主管部門主動作為;三是堅持以共治保安全促發展治理理念;四是堅持問題導向的方法論;五是充分發揮行業自律作用;六是社會共治重心下沉基層;七是數字化治理助推共治;八是重視 “建立最嚴謹的標準”基礎工作;九是創新共治模式和機制。三個主要問題:一是社會共治存在以監管代替治理的情況;二是食品小作坊“散、亂、差”老問題反復;三是有的基層監管存在過度規制現象。即在監管執法中,存在隨意出臺沒有法律、法規、規章上位法依據減損市場主體權利或者增加其義務的規定。推進社會共治的五點建議:一是要堅持共治保安全促發展治理理念;二是要堅持問題導向地方法論;三是堅持法治為共治的基本方式;四是要推進數字化治理;五是要充分調動社會多元主體的力量。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食品安全標準與監測評估司原副司長、中國保健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志強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食品安全標準與監測評估司原副司長、中國保健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志強在通過對案例點評時強調,做好食品安全工作,法治手段固然重要,但是最根本性的工作還是要靠教育,這次400多個案例我認真看了,幾乎每個省都有一兩個地區把食品安全宣傳教育工作做出經驗來了。食品安全信息交流是食品安全保障的關鍵,交流的目的是保證我們做出的標準是科學合理的,評估結果是科學準確的。對于食品安全監督管理信息的交流,他認為主要有四個方面的工作需要做,一是對于監管政策、標準,要主動地組織監管人員,監管對象進行組織標準的學習培訓。《食品安全法》要求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食品安全的宣傳教育,政府牽頭,各相關部門參與,這些工作都是監管部門要開展的工作,其中,也特別提到了,希望通過媒體來開展食品安全的教育工作。《食品安全法》對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做好自身的培訓也有若干條的規定,而且有明確的法則要求;二是食品安全監督檢查發現問題的告知與整改指導,監管部門在跟企業進行溝通的時候要有服務的思想,對監管對象要有提供指導的思想;三是食品安全違法案例的通告宣傳;四是食品安全從業人員的教育培訓。
天津市市場監督管理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鄭建軍
會議現場,天津、河北、河南、山東、遼寧等地市場監管局代表作了主題演講。天津市市場監督管理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鄭建軍指出,按照天津市委、市政府要求按照常住人口1人/萬人標準配備食品安全專職協管員隊伍,這支1300人的隊伍有力充實一線監管力量,夯實了食品安全社會共治“最小單元”。同時,還組建了以教育部長江學者為主任委員的食品安全專家委員會,聘請45名相關領域專家,開展食品安全重大課題項目研究,協助處置食品安全突發事件,參與風險會商交流。堅持政府引導、企業參與,推動2.1萬家規模以上生產企業、養老機構等高風險點位購買“食責險”,有效提升食安風險抵御力。
河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二級巡視員丁衛東
河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二級巡視員丁衛東指出,河北省市場監管局探索創新監管方式方法,不斷提升食品安全治理水平。一是落實主體責任,促進食品生產企業自律。按照“一企一檔”制定三個清單,配備食品安全總監、食品安全員。二是提升監管效能,實現食品生產智慧監管。推進智慧監管,推進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在食品生產安全監管領域的應用,實施智慧監管,完善食品生產安全許可審批系統、日常監督檢查系統、追溯系統等平臺,食品生產許可達到100%的全程網辦、電子證書管理。日常監督也是選取大型食品生產企業試點建設透明車間,開發在線檢查功能,逐步實現日常監管由人盯向“數管”轉變,實現企業食品追溯信息、日常監管信息移動終端的采集。三是引導公共參與,推動食品安全社會共治。落實“誰執法誰普法”的責任制,鼓勵社會監督,完善投訴舉報機制。通過以企業自律為基礎,智慧監管、信用監管為抓手,公眾參與為補充的立體化、全程監管體系,堅決守住不發生重特大食品生產安全事件的底線,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在河北市場監管領域展現出美好的途徑,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河北省市場監管局去年被國務院食安委評為全國食品安全工作先進集體,今年年初被河北省委、省政府和北京冬奧組委授予2022年冬奧會、冬殘奧會河北省先進集體稱號。
河南省平頂山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孫國權
河南省平頂山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孫國權表示,平頂山探索出了一條符合平頂山市地方特色的農村食品安全治理路徑,11月16日,全國市場監管系統農村假冒偽劣食品整治工作交流促進會以視頻方式召開,作為全國唯一一家發言的地級市局,平頂山市市場監管局“霸屏”20分鐘,講述農村市場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做法,向全國提供做好農村市場食品安全監管的“平頂山方案”。一是堅持上下聯動,形成合力攻堅良好態勢。樹立全鏈條大監管理念,突出統籌協調,動員各方力量,創新督導方式,壓實各級責任,確保治理成效;二是推行“1+3”模式,實現倉儲流通無縫監管。“1”就是開發電子追溯信息管理平臺,“3”就是努力把好食品倉儲關、運輸關、零售關三個關口,多措并舉下好食品安全監管“一盤棋”;三是突出服管并重,推動生產經營提檔升級。督促企業嚴格落實主體責任,大力實施規范提升行動,解決農村小作坊存在的現實問題,確保消除安全風險隱患;四是聚焦守正創新,打造高標準農村聚餐點按照“功能間布局合理化、設施設備標準化、操作場所明檔化、從業人員專業化、餐飲后廚潔凈化、操作規范化、管理常態化、責任主體化、監管智慧化、監督社會化”的“十化”要求,實施農村聚餐點提升改造工程,守好農村百姓的盤中餐。
河北省承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黨組書記黨國欣
河北省承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黨組書記黨國欣在演講時指出, 近年來承德緊緊圍繞建設特色農業強市目標,聚焦五條特色優勢產業帶和八個綠色食品加工集群,大力實施區域品牌帶動戰略,優化政務服務,加強業務指導,創新服務機制,建標準,創品牌,增效益,走出了一條以板栗助力社會共治,助推鄉村振興的新路。一是源頭管理定標準。燕山山脈是中國優質板栗主產區,板栗是該縣農民致富的主導產業,我們通過開展走基層活動多次到寬城縣板栗種植片區開展調研,幫助構建了公司+農戶+基地的農業產業化生產經營模式,指導制定了有機板栗生產技術操作規范,取得了寬城板栗國家地理標識保護產品證書。二是過程管控送技術,承德市場監管局指導企業建研發中心,幫助其從德國、瑞士等國家引進國際先進的食品加工設備和精密的檢測設備,保證出廠合格率100%,并幫助他們通過美國、英國等認證。三是隱患排查保安全,我們始終堅持以監管育服務、以服務促監管,積極委托第三方公司排查企業風險隱患,實現關口前移,精準監管,源頭治理,幫助企業制定風險隱患清單、整改措施清單、管理責任清單,對企業實行了食品安全總監,食品安全員制度,督促企業落實主體責任。四是教育培訓扶志氣。近年來,我們先后聯系中科院、中國農業大學,河北省科技師范學院等單位,利用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開展板栗種植與產品研發等培訓。
河北省河間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孟戰恒
河北省河間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孟戰恒表示,近年來,河間市市場監管局全面落實“四個最嚴”要求,著力構建“責任落實、協調聯動、宣傳引導、公眾監督、打扶相濟”多元共治體系,同向發力,全力打造河間特色食品安全社會共治格局,全力保障食品安全,推動食品產業健康有序發展。一是壓實責任,建強共治機制。充分發揮黨委政府的主導作用和食安辦的協調作用,壓緊壓實食品安全屬地管理和企業主體“兩個責任”。二是協調聯動,凝聚共治合力。切實強化“全市食品安全一盤棋”思想,市場監管局加強與農業農村、公安等有關部門的工作聯系,互通信息、密切配合、通力協作,建立食品安全全鏈條監管模式。三是宣傳引導,營造共治氛圍。切實強化宣傳引導作用,普及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宣傳正確的食品安全理念,引導食品從業者牢固樹立食品安全法治意識、責任意識,營造安全放心的食品環境。四是公眾監督,激發共治活力。切實強化社會監督,延伸監管觸角,建起前治哨所,暢通公眾參與渠道,把監督網絡延伸到社會公眾中去。五是打扶相濟 筑牢共治平臺。切實強化監管與幫扶并重,以嚴打強震懾,以幫扶促提升。
遼寧省開原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局長陳庚
遼寧省開原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局長陳庚表示,一直以來,開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食品安全工作,持續量化全市食品安全監管效能。一是在基礎監管工作上下功夫,夯實監管框架。嚴格進貨查驗,原輔料管控,自查報告和食品安全管理員制度的落實,全面增強食品生產經營者主體責任;二是在風險等級劃分上求實效,確保精準監管。對全市食品生產經營者、經營單位進行風險分級監控。三是在重點領域監管上見真章,堅持八項整治;四是在提升社會共治上做文章,強化示范引領,通過開展食品安全宣傳周活動,宣傳食品安全知識進企業,進商超,進校園,進社區,進鄉村。
山東省寧陽縣市場監督管理局二級主辦曹明
山東省寧陽縣市場監督管理局二級主辦曹明表示,近年來,寧陽縣緊緊圍繞健全完善食品安全責任體系,著力破解轄區食品安全監管領域重點、難點問題,將涉及食品安全消費維權工作融入工作大盤中,盯緊為民視角,搭建起民有呼我有應、解民憂踐使命、暖民心攻難點、順民心優服務的“四維”接訴即辦服務體系,為維護食品領域消費者合法權益做出有益的探索和實踐。一是民有呼、我有應,整合力量抓保障。我們將食品領域消費維權作為服務群眾、服務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整合力量,成立12315投訴舉報中心,近年來,共受理食品安全投訴舉報1288件,辦結率、回訪率均為100%,滿意率99.87%。二是解民憂、踐使命,健全機制抓提升。建立食品安全投訴舉報“24小時回應”機制,實行“122”限時回應,即對于消費者反映的問題,局所各由1名聯絡員即時負責,2小時內完成分派,利用12345政務服務熱線和12315投訴舉報處置兩個平臺,24小時內向投訴人進行電話、短信回應。三是暖民心、攻難點,見真著實抓處置。以人為本,解決群眾急難愁盼。有效解決了一些難度大的投訴。四是順民心、優服務,織密網底抓監管。注重分析,發揮“風向標”功能。實行數據日報告、月小結、季匯總、半年分析制度,對食品投訴舉報數據進行點、線、面三維多角度全面分析,從數據中發現輿情風險點、食品安全敏感點等監管“風向標”。
圓桌對話
在“圓桌對話”環節,天津市和平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副局長張曉巍,山東省聊城市茌平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郎以軍,河北省滄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局長劉文通,山東省臨清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執法大隊大隊長齊觀忠圍繞“強化食安監管,助力社會共治”展開交流,就大市場監管模式下如何以信息共享強化監管效果、以科技創新提升監管效能等進行案例分享,研討以升級監管方式和手段、使用智慧監管、信用監管來推進社會共治、助力鄉村振興。
會議現場
全國食品安全監管信息工作交流大會由中國食品安全報社于2012年倡議發起,現已連續成功舉辦了九屆。2019年9月18日,在第六屆全國食品安全監管信息工作交流會上成立了由國家食品安全監管部門、行業研究機構、知名專家及新聞媒體負責人組成的“中國食品安全監管信息智庫”,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顧秀蓮副委員長,原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副主任、黨組成員、中國衛生信息與健康醫療大數據學會金小桃會長,原國家質檢總局總工程師、中國質量萬里行促進會劉兆彬會長共同為智庫揭幕。全國食品安全監管信息工作交流大會已成為社會各界全面參與食品安全社會共治的陽光平臺,宣傳國家食品安全監管創新性舉措與成果的能量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