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爾多”酒莊收買熱遭滑鐵盧
波爾多區域葡萄園商情公司數據顯現,2014年我國人在收買法國波爾多酒莊的買賣中,成交14樁,占總買賣量的43%。其間,所購酒莊面積250公頃,比上年減少了72%。2013年,這個買賣數據是25樁,占有了總買賣量的75℅,我國人買下了900公頃的葡萄園,占當年波爾多土地成交面積的1/5。
北京商報記者查詢發現,自1997年,臺灣商人郭炎在波爾多買下歐碧尚酒莊開端,十幾年時刻,我國人總共在波爾多收買了100多個酒莊。國人的“波爾多”酒莊收買熱真實開端于2011年,這一年的收買量是自1997年以來收買總量的1/3。值得重視的是,自2012年至今,這樣的數據再也沒有出現,甚至在2014年降到了9.5℅。
據了解,上一年6月,我國審計署責備大連海昌集團,利用政府供給的海外公司補助收買14家法國波爾多酒莊,然后從頭掛牌出售。引發行業爭議的一起,也令人重視到一部分國人倒賣酒莊的表象。自此,作為法國波爾多酒莊最大的買家——大連海昌集團也不再高調收買酒莊。
業界人士指出,2014年我國人買下波爾多酒莊的事例里,估量沒有超越1000萬歐元的狀況,并且大多低于500萬歐元。但在一年前,曾經有我國買家以2000萬歐元的報價將一個波爾多酒莊收入囊中。我國人對波爾多的愛好在降低,加上上一年有我國商人搭乘私家飛機查詢自個剛買下的波爾多酒莊不幸遇難,令本就處于降低趨勢的“波爾多收買熱”落井下石。
葡萄酒圈內專家以為,“波爾多收買熱”遇冷,與國內這兩年的“反腐”方針嚴密有關。具有一家波爾多酒莊,一度是顯示某些收買者身份與威望的標志。現在跟著約束“三公”花費大環境的改變,國內花費者對拉菲追捧降溫,以及對法國葡萄酒的理性認識和葡萄酒文化的提高,都令波爾多收買熱不再繼續。
高性價比捧紅“新國際”酒莊
葡萄酒品酒師周學琦通知北京商報記者,收買歐洲“舊國際”葡萄酒酒莊的門檻高,運營本錢也要高于說英語的“新國際”國家,還有酒莊的后續跟進效勞方面,“新國際”國家遠比波爾多這樣的“舊國際”國家有優勢。國人收買酒莊不再局限于波爾多,尤其是“新國際”國家葡萄酒的高性價比,以及不斷增加的方針優惠,讓國內花費者的挑選開端多樣化,對葡萄酒的口感也開端豐厚起來,不再僅僅局限于波爾多。
獨立酒評人朱立農通知北京商報記者,這幾年,尤其在新西蘭、澳大利亞、智利,相繼減免葡萄酒關稅方針出臺后,我國人開端將目光投射到波爾多之外的“新國際”酒莊。
朱立農以為,閱歷了前幾年法國、西班牙等“舊國際”酒莊收買熱后,老牌國際優異酒莊很難買到,“新國際”酒莊相對本錢低價且簡單下手。
海外收買酒莊存風險需謹慎
北京商報記者查詢發現,在法國波爾多,包含其他歐洲老牌葡萄酒生產國,我國人很難購買到真實優異的酒莊。包含像著名演員趙薇在波爾多圣埃美隆產區所購的夢洛酒莊,并非尖端或者特別聞名的酒莊。
業界知情人士泄漏,一般來說,在波爾多等“舊國際”葡萄酒產區,大多數國內公司和自己收買的酒莊,都是原本經營不善的酒莊,好的酒莊特別是有家族傳承的酒莊不會容易出售。“新國際”酒莊相對高的性價比令許多國人趨之若鶩。像澳大利亞、新西蘭、南非這樣的南半球國家,關于當下熱衷反季旅游的我國人,意味著另一種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