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中下游作為中華民族的起源地之一,是我國棗樹最早的栽培中心。山東樂陵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樂陵地下水質酸堿度一般為中性,非常適合棗樹生長。據介紹,棗樹為喜光樹種,樂陵市位于北緯37度,相對最接近太陽直射點。充分的日照讓每一顆小棗都能充分吸收來自北溫帶地區的光和熱。樂陵域內為黃河沖擊平原,土地肥沃,尤其紅棗主產區朱集鎮一帶,土壤多為紅粘土,其PH值一般在8.0以上,部分高達8.4,非常有利于棗樹的生長。據記載,公元前39年,樂陵因黃河改道,行水時間達50年之久,致使地表和地下徑流暢通,土壤水分運動以下滲為主,淺水多為弱礦化水。光照傳奇、土壤傳奇、水質傳奇,保證了“樂陵小棗”的獨一無二。
樂陵“棗博會”作為全國唯一的紅棗類展會,2014年被國家商務部確定為引導支持的115個展會之一。樂陵市委書記鄂宏達說: “我們發展金絲小棗產業走的就是‘接二連三進四’的發展模式。 ”他口中的“接二連三進四”,指的是金絲小棗產業從一產向二產和三產價值鏈高端拓展。所謂“接二”就是借助工業化手段,發展小棗加工業;“連三”就是發展以千年棗樹森林公園等景點為內容的旅游服務業;“進四”就是依托豐富的小棗資源,發展棗文化創意產業。“樂陵50萬畝棗林直接關乎京津冀的南部生態,在京津冀一體化協同發展中作用會越來越大。”鄂宏達說。
2015年,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發布樂陵小棗相關檢驗報告。報告顯示,樂陵金絲小棗蛋白質、鐵、鋅、鈣等微量元素比普通紅棗高出50-60倍不等,維生素C含量約為普通紅棗的160倍。據介紹,金絲小棗每百克干棗可產生熱量308千卡;每百克干棗含蛋白質1.5克,相當于蘋果的5-10倍;每百克干棗含維生素C700毫克,被稱為“活維生素丸”。
近年來,樂陵市向小棗深加工要效益的步伐日益加快,當地多家小棗深加工企業迅速崛起,產品不僅暢銷全國各大中城市,同時出口美國、意大利、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多個國家,書寫了樂陵小棗向深加工要效益的“市場傳奇”,樂陵市也被林業部確定為全國重點紅棗出口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