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云是上市企業——四環醫藥控股集團醫學中心負責人。1月22日起,該公司300多名醫藥研發人員開始與北京朝陽醫院副院長童朝暉等專家一同科研攻關,為抑制疫情提供有效的用藥方案。
記者走進醫院和企業,探尋這些別樣“逆行人”的戰“疫”故事。
上萬條語音見證“同事情”變“戰友情”
研發群、注冊群、生產闖關群……近一個月來,四環醫藥首席項目官徐艷君的手機里新成立了幾十個工作群,每天都處于活躍狀態。“粗略一算,光是語音就收發了上萬條。”徐艷君說。
“這是我40多年來,印象最深的一個春節。”徐艷君說,年夜飯忙到只能吃沙拉,但身在其中,感覺責任重大且光榮。
購買研發所需物資、實驗室里挑燈夜戰、藥物驗證臨床方案送審,團隊上下鉚足了勁。
“沒想到大家工作節奏會這么快,平常看著很平凡的人此時都在‘閃光’。” 臨床開發中心負責人侯維靜說,“這種朝夕相處并為了一個目標而不惜代價的勁頭,見證了‘同事情’變為‘戰友情’。”
這些科技工作者是后方“逆行者”的代表。疫情突發以來,北京作為全國生命健康基礎研究和臨床醫療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全市生物醫藥企業被寄予厚望。相關生物醫藥企業也開足馬力,研發新藥,支援前線。
“前線”“后方”合力奮戰
在抗擊疫情的前方,童朝暉幾乎每天都會在朋友圈里分享前線抗“疫”日記。
治療病人、方案研究、科普知識……曾是抗擊“非典”“老兵”的童朝暉,作為國家衛健委專家組成員,再次“出征”。“當國家需要時,我們應該勇敢地站出來!”如今,他已不間斷地在抗疫前線奮戰了整整一個月。
當前,前后方正在合力“圍剿”病毒。童朝暉介紹,目前他們聯合四環醫藥科研團隊,加緊設計臨床研究方案,進一步驗證該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0日,前方科研團隊在武漢協和醫院現場召開了藥物研發臨床試驗研究中心啟動會。說是啟動會卻沒會議室,也沒會議流程,專家們在走廊邊圍坐商談。
前方的科研人員表示,這個啟動會雖然簡單,但在“戰時狀態”下召開已然不易。醫院與藥企聯袂作戰,做對社會有貢獻的事不講條件。
在合力攻關臨床方案中,不僅醫院和企業在合作,全國都在為之努力。徐艷君介紹,在和原料供應廠商聯系時,吉林、江蘇等地特事特辦、服務提速,科學合理搶進度。
科學精神成為“逆行者”的底色
在四環醫藥公司下屬的北京澳合藥物研究院里,院長韓軍也度過了一個不尋常的春節。
疫情發生后,韓軍緊急調取了相關科研物資。“這些物資如果直接出售也能產生一定利潤,但我們始終保持了科研本色和‘戰備意識’,對研發所需要的物資都有儲備立項,就是為了在這個時候派上用場。”韓軍說。
“藥物從研發到上市一般需要數年至十幾年時間。”童朝暉介紹,就當下疫情來講,最重要的工作是積極防控、控制源頭、綜合治療。同時,繼續積極收治患者,做到應收盡收、應治盡治。
“我們不可能‘打著太極上戰場’。我曾是一名軍醫,深知疫情就是命令,戰場就在前方。”四環醫藥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車馮升說。
童朝暉表示,希望通過醫院及醫護人員與生物醫藥企業的緊密合作,以科學的手段為新冠肺炎的治療提供更加有效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