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第七屆中國奶業大會暨2016中國奶業展覽會上,中國奶業協會相關人士提倡,國人應多食用生鮮乳,并呼吁規范標識復原乳,提升消費者奶類消費的營養健康水平。
乳品企業獲取奶源有國內、國外兩大“奶倉”。中國奶業協會調查發現,近年來,因兩大“奶倉”價格差異明顯,為追求較高利潤,國內一些乳企擴大從國外進口大包粉,而想辦法限收、拒收國內生鮮乳,但是,部分企業從國外進口的大包粉使用并不規范。
早在2005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曾下發《關于加強液態奶生產經營管理的通知》,該通知要求,凡在滅菌乳、酸牛乳等產品生產加工過程中使用復原乳的,不論數量多少,自當年10月15日起,生產企業必須在產品包裝上醒目標注“復原乳”。
然而,盡管有新規出臺,但當時我國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中,還沒有復原乳檢測方法標準。后來,農業部在以往研究工作的基礎上,組織專家組制定了《巴氏殺菌乳和UHT滅菌乳中復原乳的鑒定》標準。標準提出了根據糠氨酸和乳果糖兩種物質在液態乳中的含量,判定巴氏殺菌乳和UHT滅菌乳中是否含復原乳成分的技術路線。
不過,一些產品違規添加或不按規定標示,造成消費者因不了解或不注意而使消費權益受到損害,并沖擊了我國奶源企業、加重了賣奶難。
中國奶業協會指出,牛奶中除蛋白、鈣等常規營養物質外,還有一些生物活性物質,它們的含量雖較少卻種類繁多、功能強大,因此,以生鮮乳和以復原乳為原料的產品品質存在一定差別。國家及行業應加強依據《巴氏殺菌乳和UHT滅菌乳中復原乳的鑒定》標準,進一步加強對復原乳的檢測。品牌食品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