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復市后的北京新發地市場采取了取消零售功能、分區管理、“賣方注冊制,買方會員制”等一系列舉措進行轉型升級。北京新發地經過疫情的洗禮如何復現2個月前的繁榮?離開的商戶們能否重回?不僅是考驗市場管理者經營智慧的難題,也是擺在商戶們面前的一道艱難的選擇題。
市場和政策趨勢達成共識,高碑店新發地優勢凸顯
早上7點,記者實地走訪了位于河北省保定市的高碑店新發地,園區里駁滿了來自全國的物流車。位于永昌路南側得理貨區的采購物流車,幾乎全面覆蓋了東北、內蒙古、山東、甘肅、山西、河北各市以及北京和天津兩地。在園區進口果交易區,一輛輛十幾米長的大冷柜車整齊排列,百分之八十的貨柜都已經銷售了一大半,短駁車來來往往,很是熱鬧。此外特菜交易區、大陸果、蔬菜交易區也是一片繁忙。
在6月份,北京部分農批市場暫時關停后,很多商戶從北京市場轉移到高碑店新發地。按照國家發改委統一部署,疫情期間高碑店新發地作為進京果蔬中轉調運站,肩負著保供北京的重任。如今,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勢下,高碑店新發地作為一級批發市場,一直承擔著北方農產品大中轉、大集散功能。
記者在商戶訪談中了解到,很多從北京搬到高碑店新發地的商戶都步入了穩定運營期,市場內的果蔬品種齊全,與經銷商“魚水情深”的采購商們,大潤發、物美、華冠、般果、京客隆、每日優鮮、哈嘍生鮮等北方連鎖商超、農批市場、生鮮電商采購、集配中心也都來到了高碑店駐場采購。
得知北京新發地復市的消息,2個月前從北京搬到高碑店新發地的商戶中,一部分商戶表示認定了高碑店的優勢,計劃將業務全部轉移到高碑店新發地經營;另一部分商戶則表示正在考慮北京、高碑店兩地經營。
經營進口果的樊建成已經將自己的業務全部轉移到了高碑店新發地。他表示:“在高碑店,租金便宜,運營成本較低,以前一個季度4萬元在北京只能租60平的庫房,在高碑店一個季度4萬元可以租650平的庫房。”
除了高碑店成本低,樊建成還預測,從北京的非首都功能疏解、城市環境等一系列政策看,北京市場的經營面積正在縮減,再加上黑莊戶等市場陸續開業,未來北京的農批市場的功能很可能變成只保供北京消費市場。“般果這類的具有行業影響力的采購平臺都從北京轉移到了高碑店。這就是行業大趨勢的一個體現。”
此外,樊建成還表示,高碑店的下游市場很穩定,而且更方便。“我們客戶大多數來自東三省、內蒙古、山西,在高碑店運輸非常方便。原來一說北京,大車都不愿意去,只能晚上12點到早上6點才能進去,并且搞不好就扣分。”樊建成補充到。
為求商戶回歸,北京市場新政引商戶質疑
與樊建成這類堅定轉移到高碑店的商戶不同,那些打算兩地經營的商戶最近卻陷入兩難。
近日,為了盡快恢復市場繁榮,北京新發地采取了其他的一些措施。據商戶趙川文透露,在8月下旬,北京新發地原來區域負責人通過電話以及會議邀約,要求商戶們簽訂補充協議、法律約定書(承諾書)。條款里對商戶的庫房容量、商戶本人盯銷售的時間等具體運營內容做了嚴格約定,并且條約里約定“如果本人未按照以上承諾內容落實自己的義務,未兌現以上的承諾內容,視為本人對《北京新發地農副產品批發市場中心配套庫房租賃協議書》和貴市場的根本性違約,自愿無條件提前終止并解除貴市場與本人庫房的《租賃協議》,本人已交押金、保證金、租金、招標費等所有費用全部作為違約金由貴市場扣除。”
對于這些條約,很多商戶都表示難以接受。本報記者就此采訪到了河北冀華律師事務所杜文莎律師。杜文莎律師表示,依據法律規定,簽署合同雙方的法律地位應平等,任何一方不得違背另一方的意志將已方意志強加給另一方,如簽署合同過程存在脅迫或其他違背一方意志的情形,商戶可以拒絕簽署。如商戶簽署合同,但有足夠證據證明簽署一方在簽署合同過程中存在脅迫或顯失公平的情形且最終被法院認定,依據合同法的相關規定,該合同屬于可撤銷的合同,商戶可向人民法院起訴撤銷合同。
趙川文表示,自己并沒有回到原來市場,也沒有簽訂協議,并向記者出示了2019年7月份簽訂的《擇位確認書》。
“我是6月底從北京轉移到高碑店,在市場里做進口水果生意,主要經營品類是榴蓮,外省市的二級批發市場客戶比較多,在高碑店無論是交通還是經營成本上都有很大的優勢,”趙川文介紹,“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是大趨勢,如今這邊的市場已經成型,不是個人行為,是市場行為。”
除了這些簽訂的條款,以翠鮮緣劉寶平名義發布在商戶群里的一條信息也在商戶間廣泛傳播。該信息中的第二條明確指出,自復市8月16日至12月31日,翠鮮緣市場為在場內經營的商戶提供免租期。不能開門經營的商戶從8月16日開始按照合同正常履行計費。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除了計劃選擇高碑店新發地的商戶和計劃兩地經營的商戶,還有一部分商戶處在觀望狀態。在他們看來,市場里的經銷商肩負著百姓“菜籃子”的重任,市場趨勢、營商環境、行業未來,對于他們來說都至關重要,但最終影響他們決策的還是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