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健康中國”的理念,周麗敏在講堂致辭中指出,中國經濟總量已超過100萬億元人民幣,穩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占全球經濟的比重提高到17%以上,人均國民收入超過1萬美元。這意味著我國人民群眾的生活已經達到了百年最高水平,物質生活已經得到了極大的滿足,人民群眾已經從“能不能吃飽”步入到了“如何吃好”的階段,人類對健康生活的渴望也越發強烈。如何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不僅需要政府的力量,也需要許許多多的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用市場的力量推動政企合作。
國產健康產業已具備發展基礎
目前,防控常態化勢必是長期化的。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很多企業線下市場銷售可能會受一些影響,但人們對健康的認知反而會有更多的提升,對健康預防的前置意識越來越深,對健康的關注和投入越來越多,因而從另外一個層面來講,健康相關產業的發展迎來了較好的機遇。
完美(中國)有限公司營養講師楊晉源在會議上,結合自身的工作經驗總結認為,健康的三道防線是預防、保健、治療。其中,影響健康的因素主要分為4個方面:內因15%的遺傳;外因分為社會環境10%與自然環境7%;醫療8%;生活方式60%。從數據中不難看出,生活方式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身體的健康水平。
早在2016年,我國就推出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綱要》規劃了2016后的15年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行動綱領,其中就提出了積極促進健康與養老、旅游、互聯網、健身休閑、食品融合,催生健康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毒V要》的內容指導了大健康產業的發展方向和思路,號召行業專家和企業培育一批有特色的健康管理服務產業,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和良性循環的健康服務產業集群,扶持一大批中小微企業的配套發展。
尤其是在十八大之后,“健康中國”上升為國家戰略。2019年7月國務院頒布了《健康中國行動》(以下簡稱“《行動》”),徐華鋒認為該《行動》實際上就是健康中國2030戰略的“施工圖”。
孫振學在會議上指出,根據2017年統計,我國現在人均衛生事業投入、人均衛生事業費不足600美元,但在美國人均已經達到了9900美元,因此我們與發達國家之間差距還是相當大的。慢性病對社會、家庭、心理會產生一定的危害,對健康中國的發展會帶來不良的影響。
目前,我國的健康產業屬于一個朝陽產業。尤其是在過去十多年間,大量國內背包客去海外背回大量的營養保健品,但近年來這些現象明顯減少。一方面是跨境電商的發展,另外一個深層次的原因是國貨的崛起。據了解,全球營養保健食品的60%產自于美國的鹽湖城,但是那里的原料60%以上來自中國,這說明了國產保健品的發展實際上已經具備了條件和基礎。
雖然中國的健康產業屬于待發展的產業,但根據會上專家分析的數據來看,在過去的十年間,中國的健康素養水平已經有了質的改變,截止到2020年底,中國居民健康素養水平剛剛超過20%,而在2008年第一次全國抽查的時候僅有6.68%。在《綱要》里,目標是到2030年達到居民健康素養水平30%,到2050年實現全面現代化的健康中國。
目前,全國各地政府以及機構牽頭建設健康產業,就是要把健康中國融入所有政策,每個城市、每個村鎮在制定相關區域發展時,都要把健康納入評價指標之一。徐華鋒說,這也是近幾年全國各地都在搞特區健康產業園區的根本原因,只有提高全民的科普素養,讓人人都重視健康,才能帶動行業的快速發展。
高質量的發展道路
2019年,發改委等相關部門發布的《促進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綱要(2019-2022年)》指出,到2022年,基本形成內涵豐富、結構合理的健康產業體系,優質醫療健康資源覆蓋范圍進一步擴大,健康產業融合度和協同性進一步增強,健康產業科技競爭力進一步提升,人才數量和質量達到更高水平,形成若干有較強影響力的健康產業集群,為健康產業成為重要的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奠定堅實基礎。
目前,周邊的國家包括新加坡、日本,從小學、中學、大學都已經把健康教育寫進了課程,這對我們的教育是一個啟發。大家都知道健康重要,都知道一些生活方式需要改善,但是約束力不強,執行的力度不夠。“我們成立了疾病預防與控制局,各單位都有CDC(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如果成立一個健康教育的指導司,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機構加強監管,才能確保健康中國的順利實施。”孫振學講道。
徐華鋒在會上指出,目前行業突出的問題主要集中在兩點:一是夸大宣傳。有時一款很好的保健產品,很多企業把它說成了萬能藥,一旦涉及到夸張,就有質疑聲音,那么這款產品就容易被打落谷底;二是非理性消費,很多消費者盲目地將保健食品當藥食用。國家對產品有很明晰的監管制度,比如營養保健食品是歸在食品中,是屬于食品,同時又是特殊食品,它的特殊性表現在對人體有保健功效,這個功效是經過國家檢驗機構科學的檢驗得到的功效,但問題在于很多產品沒有拿到相應的批文,只是以傳統中藥暗示其作用,其中涉及到了添加物是否合規的問題。基于上述問題導致了很多產品價格脫離市場實際情況,這都是近年來較為常見的行業問題。
徐華鋒認為,目前相關部門各類政策的出臺,是希望行業更加規范的一種手段。從長遠來說,監管部門只是希望給優秀企業更好的營商環境,讓優秀企業發展得越來越好。
在對于什么是優秀企業的定義上,徐華鋒認為,可以滿足龐大的市場需求、具備強大的研發能力以及合理的分配機制平臺,這些都是一家優秀的大健康企業所需要屬性。
孫振學則根據自身的行醫經驗指出,能夠有效預防醫療浪費,讓更多的慢性病患者實現盡早康復和延緩發病,是大健康產業發展的重要目標。
“從企業角度來說,幫助用戶建立健康管理的觀念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好的產品,背后是客觀的、全套的、完善的理論支持。通過這一點才能養成運動的習慣,養成心理平衡的習慣,養成積極面對生活的習慣,我們希望通過自身的產品和健康理念,惠及更多人,才能真正地獲得健康。”楊晉源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