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助育人是新時期高校資助工作的新使命,西安明德理工學院根據教育部、陜西省相關要求,規范開展獎、助、貸、勤、補等各項學生資助工作,做到機構健全,程序規范,各項工作有章可循,按照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著力構建包括物質幫助、道德浸潤、能力拓展方面的資助育人長效機制。學生資助工作及時轉變觀念,創新方式,把資助育人和立德樹人有機融合起來。
健全機構、規范程序。學院全面貫徹落實黨和國家學生資助政策,成立資助工作領導小組,設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并按照在校生規模配備專職工作人員,健全學校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學院、年級班級三級資助工作機制,規范開展學生獎助工作。
創新機制,精準施策。學院通過學業規劃、社會實踐、心理輔導、創新引領、項目驅動等方式,著力提高學生的成長發展能力和社會競爭實力,從保障型資助向發展型資助轉型,從單一地解決生活困難向多元化助困治貧轉型,從受助學生他助為主轉向自助為本,針對不同困難學生群體的需求,精準施策,以多種形式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順利完成學業。
受助思源,成效顯著。把“育人”這條主線貫穿到資助工作的全過程,引導和激發學生樹立“受助思源、獲獎思進、傳遞愛心、回報社會”的理念,培養學生的感恩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做到物質上幫助學生、精神上培育學生、能力上鍛煉學生,發揮資助與育人的雙重功效。
多年來,該院開展了以“回報那份愛”“感恩的心”等主題班會、“助學-筑夢-鑄人”征文大賽,引導學生思考,體會和感受他人的關愛之情、老師和學校的教育之恩。通過感恩生活作品展分享那些值得感恩和感動的人或事,學會感恩,學會關愛他人,關愛社會。通過“誠信教育月”活動,大力營造“人人知誠信,人人講誠信”的良好校園氛圍。
受助學生風雨無阻,連續多年開展“愛心陪伴”義務家教活動,組織受助學生利用周末為學校周邊農民工留守子女提供學業輔導。
選拔品學兼優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參加由香港青年聯合會、澳門青年商會、臺灣中華學術交流協會、廣東青年聯合會主辦的“愛我中華”兩岸四地文化交流活動,為他們搭建拓寬視野、走出去交流學習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