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世界數字友好日”,是由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會數字經濟和數字貿易專業委員會(以下簡稱:“CWTO數貿會”)倡議和發起。日前,中國工業報就“數字友好公理系統”和《世界數字友好城市》課研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的重要內容采訪了CWTO數貿會主任楊勇。
2020年8月18日,首屆“世界數字友好大會”提出“數字友好公理系統”,呼吁人類數字文明時代更要關注老年人、婦女、兒童和殘障人士的數字社會福利問題。“數字友好”哲學和公理系統的提出,除了對于人類社會當今面臨的數字鴻溝問題的深度思考,更重要的是基于對數字世界發展成功經驗的梳理、總結與科學實證,擬通過建立最廣泛共識和協議的方式,將全球不同文明、不同價值觀、不同種族的人民團結起來,差異化、有步驟、分階段,在不同地區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而“數字友好”作為一個數字文明哲學和公理系統,是一種人與數字化和諧共生的社會形態和數字文明趨勢,其核心內涵是以人為本的人類生產生活和以數據驅動的數字生態系統協調可持續發展,并遵循科學實證不斷進化和改善,最終實現人類自由而全面發展的社會狀態。
《白皮書》近日已全面發布。楊勇介紹,發布的《白皮書》是個通用版報告,內容主要是對數字友好公理系統的詮釋與世界數字友好城市建設探索性操作路徑及評價體系。課題立足當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現實背景——人類社會正站在從農業文明、工業文明向數字文明轉型升級的重大歷史節點,生產關系重構、數字鴻溝加劇、貿易保護主義、分布式金融系統重構、壟斷、貧富差距加大等問題,傳統的衡量社會發展的指標如 CPI、GDP、人均收入等指標已不能全面反映人類社會數字文明發展思路和發展水平。因此,我們迫切需要研究數字文明時代城市、自由貿易區、產業園區等數字經濟社會新型生產單元的發展模式和發展趨勢,這就是CWTO數貿會團隊在“數字友好公理系統”下提出開展“世界數字友好城市”課題研究的重要意義所在。
《白皮書》給出了“世界數字友好城市”的中國定義:“世界數字友好城市”是人類面向未來、和諧友好、科技創新、以人為本、具有數字化互操性的地球村居民生活和產業集群單元。“世界數字友好城市”的典型特征是不但采用物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數據挖掘、知識管理、社交網絡等技術工具,也注重以人為本的創新理念及其方法的應用,構建有利于世界城市發展、創新和重組的制度環境,以實現友好技術高度數字化集成、友好產業高度數字化發展、友好服務高度數字化便民,并以人為本關注弱勢群體和不同族群,完成從工業城市、旅游城市、宜居城市向“世界數字友好城市”的躍升。“世界數字友好城市“將是創新時代以人為本的國際化可持續發展的友好創新型城市,是地球村時代生產生活、科技創新的城市發展樣板和真正的元組基石。
《白皮書》提出,創建“世界數字友好城市”在推動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方面具有重要意義。首先,“世界數字友好城市”建設將帶動國家數字基礎設施的完善、科技創新能力的提升,推進學科交叉融合,促進基礎科學原始創新。有助于以數字技能為抓手推動勞動力市場和教育供給側改革,加大力度培養既有行業背景又有數字化素養的復合型人才,加快我國產業數字化進程和產業鏈創新。有助于健全數字規則和監管,加強數據治理和流動,促進中小企業創新,實現全社會共享數字經濟發展成果。
其次,“世界數字友好城市”建設有助于打通國際經濟和貿易數字化發展新通道,助力國內、國際雙循環戰略目標的實現。2008年金融危機后,逆全球化和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外部環境的巨變是提出“雙循環”發展新格局的大背景,也是“雙循環”成為未來一段時間制定宏觀政策的基本出發點。數字經濟時代疊加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背景下,“世界數字友好城市”建設將推動各國城市、園區友好關系締結,突破原有的國家間傳統的貿易壁壘和摩擦,形成參與全球產業鏈、價值鏈合作的新模式。通過“世界數字友好城市”及“世界數字友好園區”的建設,實現全球城市和園區間全球對接和互聯互通,形成新的國際經濟和貿易交流的新渠道,對實現自主可控的數字經濟和貿易體系提供支持,助力我國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數字經濟發展新格局,提升產業鏈、供應鏈全球化水平,打造未來發展新優勢。
再次,數字經濟時代“世界數字友好城市”建設有助于實現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強化我國同世界經濟的聯系,為其他國家提供的市場機會將更加廣闊,成為吸引國際商品和要素資源的引力場。
楊勇介紹,CWTO數貿會已在籌建“數字友好全球智庫”,將組織一流的國內外專家團隊開展“世界數字友好城市”和“世界數字友好園區”等相關課題研究,并持續與世界多個城市和園區進行互聯互通,從數字化和全球化視角,提煉出國際化、高水平的世界數字友好城市發展理論,并在不同國家、不同城市落地實踐。同時,針對各國各城市具體數字化發展情況,提出分步驟、分階段、分重點的發展路徑,團結更多致力于國際友好、和平和可持續數字化建設的公共部門、私營部門和社區,開展更為廣泛的數字化生態合作,為共建數字友好人類命運共同體探索新路徑和發現新方法。
目前,CWTO數貿會在楊勇帶領下,已陸續拜會了貝寧駐華大使西蒙•皮埃爾•阿多韋蘭德(Simon Pierre ADOVELANDE)、白俄羅斯駐華大使先科·尤里(Mr.Yury Senko)、烏拉圭駐華大使費爾南多·盧格里斯(Mr.Fernando Lugris) 、委內瑞拉駐華大使普拉森西亞(Mr.Felix Plasencia)、阿拉伯信息中心主任·亞非人民團結組織中非投資發展委員會副會長·巴勒斯坦駐華使館前大使穆斯塔法·薩法日尼博士(Dr.Moustapha Saphariny)、菲律賓駐華使館商務參贊格倫•佩尼亞蘭達(Mr.Glenn G. Peñaranda)等150多位駐華外交官和全球經濟貿易專家,就共研共建世界數字友好城市和數字友好園區達成多項合作意向。貝寧駐華大使西蒙•皮埃爾•阿多韋蘭德(Simon Pierre ADOVELANDE)、菲律賓駐華使館商務參贊格倫•佩尼亞蘭達(Mr.Glenn G. Peñaranda)等駐華外交官和經濟貿易專家受邀擔任“數字友好全球智庫”專家,將與中國學者們一起共同開展“世界數字友好城市”和“世界數字友好園區”等課題的深度研究與國際合作。
CWTO數貿會專家組成員已陸續分別赴上海、天津等城市開展前期調研交流工作。2021年8月18日,《世界數字友好城市》子課題遴選工作也正式啟動。子課題研究方向包括并不限于數字經濟、數字貿易和數字發展理論創新和戰略規劃、ICT基礎設施、3D技術、民間數字交往、支付清算解決方案、物流體系、智慧交通、海關體系、法律規范、數字技能培訓、數字化治理、反壟斷、環境保護、社區文化、脫貧致富、員工敬業、數字鴻溝問題、全民醫療、數字保險、數字體育、數字傳播、數字能源和雙碳戰略、數據中心產業和世界數字友好園區等一百多個門類。總課題組將根據入選的子課題方向,協調、安排產業政策及行業專家在開題、課題研究進程、課題研究總結等環節給予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