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來臨之際,為傳承和弘揚敬老、愛老、助老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彰顯文明單位正能量,9月11日,法門寺博物館志愿者開展“迎十四運,關愛貧困戶,共度中秋節”主題慰問活動。對法門鎮建和村、召公鎮管道村、作里村等4戶困難家庭,送去中秋慰問品和節日祝福,真情的關懷與關愛溫暖了貧困群眾的心靈。
當日,法門寺博物館志愿者一行10人每到一戶困難家庭,都會與她們進行親切的交談,拉拉家常,問候她們家里患病老人身體狀況和家中情況,并叮囑他們要注意身體,鼓勵她們要堅定信心,克服困難,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勇于面對生活。“感覺身體怎么樣?”,“現在家里的困難還有哪些?”、“下一步有些什么想法和打算?”建和村67歲李新科,患心臟病,常年臥床,志愿者們表達了關懷之情,照顧老人的女兒激動地說:“非常感謝你們對我們家的關心,也謝謝村領導長期以來對我們家的照顧和幫助!”
召公鎮管道村的老人孫治民,65歲,患有腦出血多年,行動不便,一直臥床療養,常年吃藥產生的醫療費給生活帶來了沉重負擔,日常生活靠低保金維持,十分拮據。志愿者們與護理父親的孫軍紅聊家常,詳細詢問了其父親的病情以及面臨的實際困難,并轉達了法門寺博物館領導的深切關懷和慰問,同時叮囑他們要注意身體,鼓勵他要經常幫老人適當的做些體育鍛煉,保持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態。慰問中,孫軍紅飽含深情的說:“感謝你們的關愛,你們送來的不僅僅是物質,更是我們生活未來的希望……”話雖然少,但很樸實,透露出了對志愿者的感激。一份份關心,一絲絲溫情,慰問活動,給困難家庭以精神上的鼓勵,讓他們感受到溫暖,增強了困難家庭面對逆境的勇氣和信心,使他們獲得了歸屬感和幸福感。貧困戶紛紛表示,感謝黨和政府對我們生活的關心和關愛,今后一定會樂觀面對生活,爭取早日擺脫貧困。
中秋佳節即將到來,法門寺博物館開展了一系列關愛貧困大學生、關愛老人、幫扶殘疾人、文明交通勸導、體育公園環保公益等志愿服務活動,營造“安定、健康、文明、祥和”的節日氛圍。
聲聲關懷問候,句句暖心話語,志愿者們表示,我們為困難戶送去一點慰問品和溫暖,雖然只是略盡綿力,但也希望通過努力,能令困難戶感受到來自社會愛心人士帶來的關懷,使他們更加堅定信心,對未來的日子充滿希望。
志愿者趙婧說“我們盡一份微薄之力,希望對你們有所幫助,雖然慰問品不多,但這份“關愛”是最溫暖的禮物”。
法門寺博物館活動組織者表示:法門寺博物館作為全國文明單位,積極履行單位的社會責任,多年致力于社會公益系列活動,這次“送溫暖,獻愛心”活動,希望能幫助他們過一個平安、祥和節日。
通過此次關愛慰問活動,法門寺博物館用實際行動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貧困家庭深深感受到了社會的關懷,拉近了博物館與群眾之間的距離,切實擔起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為促進鞏固和深化振興鄉村扶貧工作起到了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