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本次更名,龍大肉食董事會秘書徐巍告訴《證券日報》記者,一方面,公司的發展戰略升級為“以食品為主體,以養殖和屠宰為支撐”的“一體兩翼”戰略,公司名稱需要與戰略方向及業務更匹配;另一方面,公司未來的發展重心在食品上,通過更名讓投資者對公司的發展戰略、業務方向有更清晰的認知。
“未來,公司業務重點是發展預制菜,養殖和屠宰業務是食品業務做大做強的支撐和配套。”徐巍介紹,比如本次巴中高端肉制品深加工項目,公司還配套建設一個100萬頭的生豬屠宰項目,確保公司高端肉制品的產品質量。
更名實現戰略升級
“豬周期”對養殖產業的影響是客觀存在的。如何降低“豬周期”對企業的負向影響是產業鏈上所有公司都需要考慮的事情。
深耕養殖屠宰業務多年,龍大將業務重心轉向預制菜領域。“公司通過延伸產業鏈,將業務重心放在食品端,可以有效實現價格傳導,降低豬周期對公司盈利的影響,提升公司抗風險能力。”徐巍說。
“預制菜在美國、日本非常發達,在我國也是一個朝陽行業。無論是B端的餐飲企業還是C端的年輕消費者,都對預制菜有巨大的需求。”徐巍表示,公司非常看好預制菜的發展前景。也是公司未來整個業務的中心。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隨著“宅經濟”的發展以及“烹飪小白”群體的不斷擴大,對預制菜的需求不斷增加,行業前景十分廣闊。
朱丹蓬還表示,“規模肉企進軍預制菜業務,可以提升自身附加值和抗風險能力。在預制菜板塊,龍大肉食的優勢在于其產業鏈的完整度,一方面食材的安全更加有保障,另一方面也更具成本優勢。”
“我們做預制菜并不是從0到1的過程。”徐巍說,公司深耕豬肉產業鏈多年,在研發、渠道、產品等方面已經形成多重優勢,進軍預制菜領域是對公司原有優勢的深化和發展。
在研發方面,此前公司在山東省萊陽市建立了研發中心。今年以來,公司上海研發中心、成都研發中心先后投入使用,已形成山東、上海、四川“三足鼎立”的研發布局,可以更好地滿足公司業務的發展。
“在渠道方面,公司與百勝系、海底撈、荷美爾、上海梅林、通用磨坊等大餐飲企業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預制菜能顯著提升餐飲企業勞動效率,客戶對預制菜的需求強烈。”徐巍說,近期公司會把B端大客戶作為預制菜布局的核心渠道,此外還將通過線上線下拓展C端客戶。
產品方面,公司已經攜手四川省火鍋協會,聚焦川式美食布局,推出火鍋等預制菜,此外還在燒烤、簡餐等多個品類上持續發力。半年報的數據顯示,公司屠宰業務營收同比下降12.57%,食品行業營收卻同比增長19.96%。此外,食品行業毛利率達19.54%,遠高于屠宰業務的毛利率。
加快全國市場布局
在公司更名的同時,公司還宣布了一筆預制菜領域的投資:擬8億元在巴中市投建高端肉制品深加工項目,并投資3億元配套建設生豬屠宰項目。
公告顯示,此次計劃建設的高端肉制品深加工項目位于四川省巴中市恩陽食品工業園,計劃分兩期建設年產6萬噸肉制品深加工項目及附屬設施。其中,一期建設年產3.5萬噸肉制品深加工項目及附屬設施,建設期限18個月;二期建設年產2.5萬噸肉制品深加工項目及附屬設施。與此同時,公司還計劃3億元投資建設100萬頭生豬屠宰項目。
“一方面,屠宰項目可以為高端肉制品精深加工提供優質原料,有利于完善向下游產業鏈的延伸,有利于食品業務的開拓。”徐巍表示,另一方面,利用公司在屠宰和肉制品深加工方面的優勢,積極布局西南市場,有助于加快全國業務布局,助推公司戰略目標的實現。
在以食品為中心的“一體兩翼”戰略提出后,公司的食品產業布局明顯提速。
今年12月初,公司還與海南洋浦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簽訂《項目投資協議》,協議約定擬在洋浦經濟開發區內投資建設進口肉類精深加工及調味品生產項目,項目總投資4.26億元,其中固定資產投資2.42億元。
“食品特別是肉制品有明顯的銷售半徑。”徐巍表示,公司此前業務布局主要以山東區域為主。近年來,公司加快了全國化布局步伐。先后在黑龍江、內蒙古、山東、江蘇、湖北、四川進行業務布局,已經形成集上游原材料、生產能力、新產品研發、全國化渠道等為一體的供應鏈整合和成本控制優勢,將極大地推動公司食品業務的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