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生態文明是站在歷史、現在和未來端口所進行的重要價值取向,河北擔負著為京津阻沙源、涵水源、治污源的重任。河北工業真正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真正實現“制造強省”“網絡強省”戰略,首先要改變河北給外界“高耗能產業”印象,一個一個骨頭地啃,一步一個腳印地干,重新建設一個“美麗河北”。
轉型升級“很重要、很緊迫、很關鍵”
河北是中國近代工業的“搖籃”:中國第一座現代化煤井、第一條標準軌鐵路、第一臺蒸汽機車、第一袋水泥等均誕生于此。新中國成立后,河北工業經歷了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量”的積聚到“質”的飛躍發展過程,初步構建了以煤炭、鋼鐵、紡織、原料藥為基礎的工業體系。但是,河北資源型重化工業特征十分明顯,在資源能源趨緊、節能減排任務加大“雙重”壓力下,特別是經濟危機之后,世界經濟形勢持續低迷,傳統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增長方式已經走到了盡頭。
2011年,中國共產黨河北省第八次代表大會第一次提出“總量要大、素質要高、結構要優、活力要足、質量要好”的“工業強省”戰略,進一步統一了河北上下的認識,使各方力量向工業聚集、各種資源向工業配置、各項政策向工業傾斜,關心工業、重視工業、理解工業、支持工業、發展工業良好氛圍逐步形成。河北除了有大港口、大石化、大鋼鐵之外,海洋業、造船業、能源業、裝備業等也得到不斷發展。特別是,我國經濟進入到高質量時代,河北大力實施“工業強省”“制造強省”戰略,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慷慨奏響“堅決去、主動調、加快轉”樂章。堅決去產能:“老”產業瘦身健體。主動調結構:“新”動能生長集聚。加快轉動能:“特”經濟風生水起。
“燕趙古稱多感慨悲歌之士”。早在2012年,河北就“壯士斷腕”“無中生有”“有中生新”,提出加快工業轉型升級“很重要、很緊迫、很關鍵”。“很重要”,即當前和今后一個相當長時期以工業為主導的經濟格局不會改變,河北堅定不移地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推動工業轉型升級成為調結構、轉方式必由之路;“很緊迫”,即河北產業技術水平低、產業鏈條短,下大力氣解決工業發展不快、結構不優、質量不高問題尤為緊迫;“很關鍵”,即工業加快發展可以“上帶一產、下促三產”,河北必須全力推動工業轉型升級,實現工業經濟跨越式發展。
任何一個地區的崛起都離不開工業的支撐,沒有工業的積累,地區實力終究是“曇花一現”。2013年,河北開展了“五小”整治行動,加大對小冶煉、小化工、小建材、小造紙、小制革、小印染、小釀造等能耗高、污染重、安全隱患突出小企業行政關閉力度。到2020年,河北鋼材、汽車輪轂、皮卡、乳制品、維生素C等產品產量居全國第一。河北工業“蝶變”,“河北強”旗幟冉冉升起,并在高質量發展道路上不斷“蓄勢前進”。
制造業“做活、做綠、做新”
“美麗河北”美在生態環境、美在城鄉面貌、美在社會和諧、美在幸福生活。河北抓住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冬奧會籌辦等戰略性機遇期,著力打造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著力推動傳統產業邁向中高端,著力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增強創新鏈,著力加快構建河北特色現代工業體系。
曾以鋼鐵產業為第一支柱產業的河北,早有“世界鋼鐵看中國,中國鋼鐵看河北”之說。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河北鋼鐵工業“急速膨脹”,產能最高時超過3億噸,不僅連續17年位居全國第一,而且超過了排名世界第二、第三鋼鐵大國日本和美國,由此產生了“鋼鐵興,則河北盛;鋼鐵跨,則河北衰”的論斷。
“只有落后的產品,沒有落后的產業。”河北打破“只低頭生產,不抬頭看路”思想,試圖減少經濟對鋼鐵“看家”產業、“金主”產業依賴,開出“一關、二壓、三轉、四并”良方:
一關,按照國家標準強制關停一批;二壓,實行差別水價、電價,嚴格土地、環保執法,提高落后鋼鐵產能的運行成本,發揮市場的倒逼機制,退出一批;三轉,有條件的企業轉產其他領域或去海外發展;四并,通過企業兼并重組,扶優汰劣,削減劣質資源,整合優勢資源。“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眾智之所為,則無不成也。
2016年上半年,河北裝備制造業首次超過鋼鐵工業,此后河北裝備制造業屢屢擠掉鋼鐵工業占據河北“工業老大”的位置,意味著河北工業已經“換帥”,“一鋼獨大”的局面已經結束。
自從在規模以上工業中比重超過鋼鐵業,坐上河北經濟“頭把交椅”,河北裝備制造業不斷形成規模效應,形成了保定輸變電設備及新能源設備制造集群、汽車產業集群;唐山冶金礦山設備制造集群、高速列車設備產業集群、焊接機器人產業集群;石家莊航空裝備及高速列車設備產業集群、滄州千億級汽車產業集群等等,具備了較強的市場競爭優勢。值得注意的是,河北為取代鋼鐵全力打造的新支柱產業面臨類似鋼鐵工業過剩問題,河北裝備制造業存在著高端產品不足、低端產品產能過剩問題現狀和鋼鐵工業無異。
但也要看到,河北制造業存在主要問題:一是結構性矛盾突出。二是企業競爭力不強。三是資源環境約束凸顯。四是企業質量效益不高。五是科技創新能力弱。六是兩化融合水平不高。為了推動工業邁向中高端,河北大力實施“制造強省”戰略,裝備制造業提質升級不斷邁上新臺階,開始“做活、做綠、做新”。目前,河北正實施制造業現代化水平提升重大工程“四個對接”:開展產教對接,解決“人才”問題;開展產需對接,解決“市場”問題;開展產融對接,解決“資金”問題;開展產研對接,解決“技術”問題。
“產業鏈”和“創新鏈”攜手并進
河北是制造業大省,要鞏固和增強制造業比較優勢,必須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歷史機遇:一是推進數字化轉型,二是推進網絡化轉型,三是推動智能化轉型。
為此,河北“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找準河北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新定位、新思路、新戰略、新舉措,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2019年,河北省“雙創雙服”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的《推進千項技改項目專項工作實施方案》提出,圍繞推進工業轉型升級和“萬企轉型”,在全省深入開展更寬領域、更深程度、更高層次的新一輪技術改造,大力發展智能制造、綠色制造和服務型制造,著力推進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與制造業深度融合,推動全省工業向智能化、綠色化、高端化、鏈條化方向發展。
全國各地都在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河北在此過程中既要避免雷同,要制定適合自身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發展意見。又不能過于寬泛,各個企業要根據實際情況,互動發展、融合發展、錯位發展。此前,河北省委、省政府出臺的《關于推進工業轉型升級加快建設工業強省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實施工業強省戰略必須落實到具體產業、企業、產品以及基地和園區,明確工業轉型升級載體、抓手和落腳點,深入實施“十百千工程”:“十”就是壯大十大工業基地、“百”就是扶持百家優勢企業、“千”就是培育千項名牌產品。依循這一思路,河北工業強省戰略扎實推進。
2021年12月21日,在河北省委網信辦公布的“2021年河北省踐行網上群眾路線典型案例征集活動”入選名單中,河北工業和信息化廳推薦的“‘冀優千品’網上行活動提升河北制造市場影響力”入選“優秀創意類案例”。“冀優千品”河北制造網上行活動目的是在優勢產業和重點產業集群培育打造1000個河北制造業知名品牌和1000個名優產品。
良好的創新生態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創新潛力、釋放創新活力、激發創新動力,對制造業而言新一輪技改“正當其時”。河北制造業依靠技術改造提升“存量變革”,成為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佼佼者”。比如,澳森鋼鐵持續加大技術改造投資力度,打造綠色制造鋼鐵企業,榮獲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冶金產品實物質量“金杯獎”;蘇墾銀河以轉型發展為抓手提升綜合競爭力,發展成為中國發動機連桿行業“領軍企業”;中車唐山公司自主研發的可變編組動車組是中國中車工業平臺化系列動車組第一款產品,被譽為動車組中的“變形金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