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
中共中央、國務院于2016年10月25日印發并實施《“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是今后15年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行動綱領。中國大健康產業正步入黃金期,大健康產業將翻四至五番,從3.8萬億增至16萬億以上,甚至可以預期25萬億以上.大健康產業已被眾多國際經濟學界確定為“無限廣闊的兆億產業”。
1、2017年4月,江西省發布《江西省“十三五”大健康產業發展規劃》。《規劃》提出到2020年,江西省大健康產業總規模力爭突破1萬億元,努力打造成為全國大健康產業發展示范區、“健康中國”建設樣板區和健康養生最佳目的地。
2、2018年6月25日,山東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山東省醫養健康產業發展規劃(2018—2022年)》。《規劃》明確到2022年,全省醫養健康產業增加值力爭達到1.15萬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11.5%,成為我省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到2030年,全省醫養健康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4%-15%。
3、海南省2019年1月11日發布《海南省健康產業發展規劃(2019-2025年》。《規劃》明確了海南將打造成為全國健康產業先行先試試驗區、健康產業高質量融合集聚發展示范區、健康‘一帶一路’重要戰略支點,全球健康醫療旅游目的地。到2025年,健康產業成為國民經濟重要戰略性支柱產業。
二、全國各地紛紛拉開大康養、
大開發的序幕
1、各省的健康產業規劃都把健康產業提到了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的高度,同時把通過產業融合建設示范區、示范項目作為工作的重點。
《江西省“十三五”大健康產業發展規劃》指出,到2020年,在全省創建10家大健康產業人才培養基地,建設20個健康小鎮,搭建20個大健康產業信息服務平臺,建設20個大健康產業重點園區(基地),每年滾動實施100個大健康產業重大項目,培育100家大健康產業骨干企業(機構)和100個大健康產業知名品牌。
《山東省醫養健康產業發展規劃(2018—2022年)》指出,每年滾動實施100項醫養健康產業重大項目,到2022年,建成20個左右,產業特色鮮明、文化底蘊厚重的醫養健康特色小鎮。打造濟南、青島、煙臺、淄博、臨沂等一批醫養健康產業千億級城市。
《海南省健康產業發展規劃(2019-2025年》指出,海南高質量發展健康產業,將實施“九大工程”。“九大工程”包括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工程;海口生物醫藥和轉化醫學基地建設工程;三亞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建設工程;南藥產業規范化、規模化提升工程;氣候治療與特殊治療中心建設工程;以康養服務業為核心的康養特色健康小鎮打造工程;國家運動健康示范區建設工程;夯實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工程;人才培養基地建設工程。
2、產業融合本質是催生新經濟、新業態,達到經濟升級、提速的目標。
康養產業發展重在產業融合,產業融合不是簡單的產業的加合,二是催生新業態、建立新體系。如“地產開發+康養+旅游”就是要整合土地、氣候、生態環境及人文資源,讓一個規劃空間產生多產業的價值,同時產業間相互促進,達到消費升級、產業升級的目標。
三、大健康背景下的康養產業大開發的機遇
1、整合康養新業態
新型醫療業態,如:質子重離子醫療、介入醫療等、免疫細胞治療。
康復醫療,如:術后康復、慢病康復、精神康復等。
傳統特色醫療,如:藏醫藥浴、瑤醫蟒針、艾灸治療等。
2、構建健康醫學新體系
現代醫學研究也表明,不少疾病病因主要不是生物因素引起的,而是由不良的生活方式、心理因素、環境因素等引起的。健康管理就是運用信息和醫療技術,在健康保健、醫療的科學基礎上,建立的一套完善、周密和個性化的服務體系,其目的在于通過維護健康、促進健康等方式幫助健康人群及亞健康人群建立有序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風險狀態,遠離疾病;而一旦出現臨床癥狀,則通過就醫服務的安排,盡快地恢復健康。健康醫學體系的構建是康養項目的核心生命力。
3、打造康養服務新平臺
以健康醫學體系為支撐,核心健康新業態為亮點,以“醫、養、健、食、娛、居”為核心要素,聚集各類康養服務業,打造康養服務的平臺,做康養產業服務商。
大健康產業迎來歷史性機遇,到達黃金時代。
健康中國戰略背景下,健康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涌現并外延擴大,大健康產業進入快速發展的黃金期。在大健康行業眾多細分子領域中,健康養老產業的發展速度高于其他醫療、醫藥等傳統領域。康養產業因其關聯性強、覆蓋領域廣的特征,極易與文化事業、旅游產業、綠色農業融合創新,迸發出新的生機活力。
一、康養產業發展背景:
康養福利時代來臨,擁抱產業藍海
健康養老需求催生康養業態。老齡化社會壓力、亞健康、霧霾與疾病、慢病與壓力的關注憂慮和經濟增長下對高品質生活、醫療康復、健康活力的核心訴求之間的矛盾催生醫療旅游、養老服務等康養業態。
頂層設計持續加碼迎來政策福利。從2013年“加快養老服務業”,2014年“醫養結合+農村養老服務設施”,2015年“中醫藥+醫養結合+智慧養老”,2016年“健康中國2030規劃”,2017年養老政策“質量提升年”,到2018年“新設老齡健康司”,六年來出臺各種優惠補貼、土地政策及支付體系細化專項鼓勵政策百余項。在“健康中國”戰略引領,健康服務業業態指引,養老服務設施用地保障,養老服務市場培育激活,養老支付體系逐漸完善的背景下,標準化、規范化、多產業融合成為我國康養產業主基調。
多業態撬動億萬藍海市場。需求和政策雙重利好下,大健康、基因測序、生命醫學、中醫養生、養生旅游等眾多康養產業相關概念備受市場和資本關注,房企、險企、國企等復合型企業紛紛進軍養老產業。消費升級趨勢下,復合型高端化康養消費呈趨勢化。
大健康產業帶動醫療養老。《“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關于開展健康城市健康村鎮建設的指導意見》指出我國大健康產業要“立足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兩個著力點,突出解決好婦女兒童、老年人、殘疾人、低收入人群等重點人群的健康問題”。在大健康行業細分子領域中,健康養老服務呈高速增長態勢,有較大投資機會。
二、康養產業市場探析:
市場需求龐大,有效供給缺乏
康養產業目標客群有銀發養老客群(老年人群)、養生保健客群(中青年人群)、醫療康復客群(疾病人群)、美容康體客群(健康人群)。當前,市場聚焦老年人群和亞健康人群,隨著需求多樣、市場細分、產業外延,美容美體人群、母嬰人群也晉升為新一代康養消費群體。
康養產業呈現市場需求龐大,發展前景廣闊,但有效供給不足,產業發展機遇與挑戰并存的特征。
(一)需求透視:
產業進程加速,品質化服務需求大
1.養老透視:我國老年人口基數龐大,養老需求大,老齡化城鄉倒置背景下農村養老問題突出。
截止2018年1月,我國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共計24090萬人,占總人口數的17.3%(國際老齡化社會標準10%)(見圖1),老齡化進程加快,龐大的老年群體具有普遍的消費需求、較強的消費能力和購買養老服務的強烈意向。
隨著我國人口深度養老化,基數大、增長快、結構分化,以及2020年50后嬰兒潮群體步入養老剛需,我國健康養老產業進程進一步加快。
預測2030年中國老年康養產業市場消費需求將達到20萬億元左右,老年產業規模到2020年和2030年將分別達到8萬億元和22萬億元,對GDP拉動分別達到6%和8%,產業遠景可期,將成為名副其實的國家經濟支柱之一。
人口老齡化背景下,我國農村地區的養老問題更為突出。中國當前有6億多農村人口,在老齡化城鄉倒置、未富先老現象、農村青壯年勞動力轉移、傳統家庭養老功能弱化、農村醫療保障制度不健全的挑戰下,廣大農村老年人群的養老問題將是鄉村振興中亟需解決的重要課題和時代性難題,也將是未來康養產業的重要布局和趨勢選擇。而農村老年人養老主觀需求集中在醫療需求、經濟供養需求、精神慰藉需求和生活照料需求。
圖1
2000-2017年中國65歲以上老年人口及占比
(數據來源:2000-2017年國民經濟
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1.亞健康觀:亞健康人群康養消費需求大
療養類康養服務受推崇
隨著亞健康問題的日趨突出及人們對健康問題的日益重視(見圖2),社會對于亞健康防治的需求日益增長,亞健康人群康養市場逐漸成為我國康養市場主要構成之一。我國主流城市中白領亞健康比例高達76%,其中接近6成處于過勞狀態。亞健康問題的普遍存在帶動休閑旅游、中醫養生、康復運動、心理咨詢等療養類康養產業。
圖2 人們對健康的投資意愿
2.美容微視:
美容康體客群消費能力強,發展平臺廣闊。
隨著“顏值經濟”發展,醫療美容消費概念由年輕女性群體導入市場,我國龐大的女性人口為以美容康體為主要服務內容的醫美行業提供廣闊的發展平臺。
2018年中國正規醫美市場規模4953億,約2200萬人進行醫美消費(見圖3)。ISAPS(國際美容整形外科協會)數據顯示,當前我國整形滲透率為2%,美國、巴西等發達國家平均10%滲透率,未來中國將會有上億人消費醫美服務,行業規模將進一步增長。
圖3 中國醫美行業現狀
(二)宏觀供給:供給能力不足
多業布局推動產業集聚和溢出外延
1.從供給總量看:
康養產業供需失衡間矛盾凸顯。
我國康養產業存在基礎設施供應不足、產業結構不夠健全、康養專業人才匱乏等問題。《2017年社會服務發展統計公報》相關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有600多個城市基本沒有康復專科醫院,康復醫學床位數占醫療機構總床位數比重僅為1.8%;我國養老服務機構2.85萬個,養老服務機構床位數達到780.0萬張,平均每千名老年人口養老床位數僅33.8張,與發達國家相比存在較大差距,養老設施建設存在較大缺口。
雖然,我國康養產業遍地開花,但受康養產業回報慢、粗放式發展、政策碎片化、配套設施單一、人才資源短缺等因素制約,尚未形成完善的產業體系。
2.從供給對象上看:
養老行業是布局重點,醫美行業成新秀。
養老行業供給呈現:重點布局高端養老社區服務,居家養老、機構養老社會養老三種模式相結合;
房企、險企、國企專業化轉變,進入規模化、標準化、連鎖化有序擴張階段:
以萬科、遠洋、保利、樂成等為代表的房地產企業,以泰康、合眾、平安、國壽等為代表的保險企業,以中信、首開、北控、首鋼、京煤等為代表的國有企業,以強勁資本快速切入健康養老產業。
醫美行業包括上游的耗材與器械生產商,中游的醫美機構,以及下游的導流服務商,投融資熱點集中在產業鏈中下游,涌現了諸如瑞士蒙特勒羊胎素美容圣地、韓國整形美容、巴西整形美容等一批國際性、復合型知名美容康體旅游目的地。
表1 資本布局健康養老產業名錄(部分)
企業類型、企業名稱、業務布局、典型項目
房企:萬科
護理型、自理型機構養老+社區型養老
隨園嘉樹、怡園光熙長者公寓、萬科幸福匯、杭州萬科良渚文化村
綠城:學院式養老+養老度假
烏鎮雅園、頤養公寓
保利:養老機構+社區養老+適老化
上海保利·西塘安平老年健康生活社區、廣州保利中科·和熹會
險企:泰康人壽
保險養老+高級養老社區
泰康之家養老社區
中國人壽
跨代型中高端養老養生社區
蘇州陽澄湖國壽嘉園
國企:中信國安
養老社區
天下第一城養老小鎮
國投健康
養老地產+醫療服務業+醫療設備制造業
北京國投大廈養老公寓項目
廣州中成外經大廈養護院
首開
長照機構
首開寸草亞運村養老項目
北辰集團
綜合養老服務
北辰國際健康城綜合體
三、康養產業模式解讀:
傳統醫療模式產業化
新型模式不斷涌現
在文旅融合大背景下,傳統醫療康養模式趨向產業化體系化,養老服務模式、農村集體養老模式、月子中心模式等新型康養模式不斷涌現,呈現出市場更加細分化、服務內容專業化、全家庭體驗產品多樣化等特征。
(一)醫療康復模式
醫療康復是康養產業的傳統形式,以先進的醫療技術為核心,依托中西醫療產業資源和適宜的康療養生氣候,配套完善的養生養老設施,提供專業化的醫療診斷、醫護療養、健康檢查、康復護理服務產品。
案例1.: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國家級醫療旅游開發園區
基本簡介:2013年2月28日國務院正式批復海南設立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并給予九項支持政策。項目位于瓊海市嘉積鎮城區與博鰲亞洲論壇核心區之間的萬泉河兩岸,規劃面積約20平方公里。
運營情況:產業帶動效應初顯,帶動博鰲機場包機客流、博鰲地區會展業和周邊餐飲服務業發展。園區落地項目增加近2000個就業崗位,2017年以來,先行區接待就醫人員約2萬人次,接待客商、游客已達1.8萬人次。
模式特點:國際醫療旅游服務、低碳生態社區和國際組織聚集地。
項目特色:(1)完善的醫療產業鏈。園區包括世界頂級醫院、國際組織基地、高端購物中心、特色體驗居住區四大功能區以及由5個醫療養生組團構成的健康長廊。旨在建設以醫療服務業為重點的新興產業園區,吸引國際高端醫療、研發機構進入、發展旅游性醫療和康復性醫療等。
(2)醫療旅游導向。以健康檢查、慢病治療康復、中醫養生保健、整形美容、先進醫療技術研發和孵化為重點,透露出潛在的巨大醫療旅游市場。
(3)大項目大資產注入。九大中央優惠政策支持,先行區管委會對接項目92個,正式受理項目58個,通過醫療技術評估項目36個,已開工項目20個,20個開工項目總用地面積1713畝,總投資198億元,已累計完成投資約24.8億元。
(二)養老服務模式
以需要不同程度專業養老照護服務的全齡長者為服務對象,機構養老、社區養老為主要形式,依托托老所、福利院、臨終關懷醫院、老年公寓、老年社區,提供養老服務、專業化醫療、康復服務、臨終關懷服務等服務保障。
從產品類型上看,主要有復合型、機構型、社區型養老、特色主題養老,全齡社區、嵌入式服務中心、老年公寓、醫養結合型養老、旅游養老等養老業態。
從運營模式上看,分為長期持有型、銷售型、租賃集合型,常見盈利模式有押金制、會員制、保單捆綁制三種形式。
案例2:上海親和源養老綜合社區——綜合養老社區
基本簡介:位于上海市南匯區康橋鎮,占地面積8.4公頃,建筑面積10萬平方米,戶型面積為66-130m2(共838套)。地面建筑84477平方米,其中老年住宅12幢,910套電梯公寓,可容納1800名老人;公共建筑8018平方米,配餐中心2419平方米。
運營情況:親和源股份有限公司開發,2005年投入運營,發展較為成熟,目前有1000多名老人入住,已在海南三亞、遼寧營口、浙江海寧、浙江寧波等地通過控股或參股的形式實現初步擴張。
模式特點:以會員制老年社區為依托,融居家養老、機構養老為一體的中高端的養老社區。
特色項目:(1)會議服務配套。集養老度假、文化休閑、娛樂購物、學習健身于一體的服務配套。國際會議中心:定期舉辦大型的國內、國際性研討會。老年醫院及護理中心:老年醫院設門(急)診部,護理院共設300張床位。服務設施:社區服務中心、醫療服務中心、家政服務中心等。文化娛樂健身設施和興趣小組:配套老年大學、藏書閣、書法繪畫廳等,開展英語唱沙龍、交際舞等20余個興趣小組。
(2)秘書式服務。首創秘書式服務體系,提供全方位、不打擾的養老生活。“生活秘書”提供24小時各項生活服務,“快樂秘書”推薦組織社區內豐富多彩的興趣活動小組,“健康秘書”建立個人專屬健康檔案綠皮書。
結束語:大健康產業的預期及展望
大健康產業發展的快,我們國民經濟發展的速度也就更快,不發展大健康產業,經濟將會被龐大的養老和醫療服務拖進深淵。十八大以后的系列操作,讓我們國家沒有陷進泥潭,我們的體制由劣勢化為優勢,成為全球最大的經濟引擎是成為現實。
發展大健康產業,是提升人民健康水平和生活幸福感的重要基礎,是應對中國社會結構新變化、人口老齡化挑戰的長久之計。國人對于生命長度、豐度和自由度的不懈追求,賦予“大健康康養”更多精神文化內涵,給予康養產業更多內涵融合和產業外延的可能性。
(一)大健康產業中的醫養、康養
將是高附加值的板塊
大健康康養產業是涵蓋文化、旅游、醫療等諸多業態的備受國民關注的新興產業,隨著旅居康養、醫療旅游、社區養老等多元模式的發展及以房養老、信用消費、療養復合信托等新產融模式的出現,康養產業將會成為多元消費并存、產業鏈條化、產品創新化、資本社會化、智慧引領化的高附加值產業。
(二)農村集體養老模式
將是未來康養產業的重要布局
要將農村養老納入到鄉村振興戰略中通盤考慮謀劃。首先,要放開養老服務市場,實行政策兜底養老,加大醫療設置供給和醫療養老服務保障。其次,推動自上而下的政府推廣向自下而上的“自發機制”轉變,充分調動鄉村村民自身力量,挖掘創新居家養老、互助養老、以地養老、“婦老鄉親”養老等養老服務供給方式。同時,要關注老年人家庭,引導青年就業、落實義務教育,阻斷貧困代際轉移。
(三)專業化養老服務和長期照護的養老項目
將是健康養老模式的有效突破點
當前,我國康養產業深耕社區養老模式,國內高端養老地產的興起主要源于地產行業升級,總體呈現養老地產化。
隨著養老地產競爭加劇,未來競爭內容將轉向專業化養老服務本質,地產行業特征將會向延長后產業鏈中單一地產節點的專業化轉變,地產租賃回報模式將轉向基于多元服務的更具選擇更富彈性的利潤群。
基于服務內涵本身和服務對象,面向普通老年人的日常照料和面向高齡或疾病老年人的專業化長期照料,將成為養老服務模式的專業化服務重點。
大健康康養板塊的趨勢
(1)康養互融共生性強。當前,康養產業與旅游業、醫療產業等諸多產業深度融合,呈現多種模式多元開發的狀態。
(2)康養市場更加細分。醫療康復傳統模式產業化、規模化、專業化發展,另一方面,在當前消費多元化的影響下,社區養老模式、母嬰康復模式、農村集體養老模式等小眾細分市場康養產業也逐漸發展。
(3)關注全年齡康養產品。除針對銀發養老客群的養生養老產品外,針對兒童、母嬰群體、中青年人群等不同年齡段的系列康養產品不斷發展。
(4)康養服務更加專業化便捷化。如養老服務模式中,除傳統養老機構、養老院形式外,日間照料中心、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延續護理機構等服務類型成為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