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餐飲真的那么好做嗎?
餐飲門檻低?經營簡單?如果現在你還帶著這樣的老想法做餐飲的話,可能真的會“一地雞毛”。
什么流行學什么,
小心最終學了個寂寞
“浮躁,浮躁真浮躁!”這句話常常出現在很多老人家的口中,說的是小年輕們不懂事。而在餐飲行業,這些年也出現了不少“浮躁”的現象。
不少餐飲創業者開始不愿意腳踏實地開店做產品了,總想著走捷徑一炮而紅:各種營銷手段百出,視頻、直播一樣不少,聲勢很大,裝修也很好,但是產品卻一般般。開出來的這些網紅店,在網上是很火爆,但線下口碑卻直線下滑,吐槽聲一片。
這些年,短視頻的興起讓很多餐飲老板嘗到了一夜爆紅的滋味,不斷增加的點擊率和曝光率,讓人就像喝了高濃度白酒上頭一樣,欲罷不能。很多餐飲創業者也開始追這個流行,專門整了一大個團隊去做短視頻。
確實,有不少門店因為做好了短視頻,吸引了不少網友來打卡,生意一下子火爆了起來。
但是曝光率有了,客流量也有了一定的上升,問題和煩惱也隨之而來。很多餐廳成了景點,成了打卡圣地,來吃飯的人沒幾個,反而將常來吃飯的老顧客給嚇跑了。
就像拉面哥火了,一堆人去拍他,反而把真正來吃面的老顧客嚇跑了,他的拉面攤也因為“太紅”常常要閉攤。
視頻點擊量再高,不能變現,那其實都是一堆無用的數字。
而且直播、拍視頻真的沒有那么簡單,你得花心思去構思視頻內容,去拍攝剪輯,付出的時間和精力并不比你經營一家店少。
有點擊率還是很好的了,更多的餐飲老板花了很大的精力去做直播短視頻,結果觀看的人只有幾個,還是自己店的員工或者家人“友情”贊助了。
所以,不要發那些一夜爆紅的美夢了,踏踏實實做菜,好好經營比什么都強。要做品牌,要做營銷增加曝光率,那是大品牌的事情,初創當下,就得先把店做好。跑得太快,步子不穩也容易摔倒。
開店就開店,
別搞那么多虛頭巴腦的東西
現在很多餐飲創業者都喜歡給自己搞什么噱頭定義,明明是一碗很普通的面,偏偏要包裝得有故事有情懷。什么家鄉味,什么空運食材,還要加一堆有的沒的裝飾。反正,怎么夸張就怎么來。
是,有故事有文化內涵確實容易讓人記住,但是適當包裝可以,多了就矯枉過正了。畢竟,你將一碗普通的面包裝得再高大上,它也還是一碗面,難道還能夸出花來,賣出天價?
即使你的包裝能增加產品的價值感,提高附加值,但是顧客最終吃進嘴里的還是一碗面。
一碗面就是碗面,高裝修、高形象就不是一碗面嗎?
那個號稱“早餐界的愛馬仕”的桃源眷村,一根油條8元、一碗豆漿10元、一個燒餅20多元……很多人吃完出來,覺得也就那樣,還不如路邊小店合胃口,吃了一次嘗鮮,就再也不去了。如今,桃園眷村各地門店正陷入撤店的尷尬中,不正說明做餐飲實在一點比什么都強嗎?
餐飲做的是吃的,顧客最終認可的也是你的產品。裝修、環境、服務和包裝那算是加分項。如果把加分項答完,卻沒有把基礎題目的正確答案寫對,那也是不合格的。
別老想做有錢人的生意,
做普通人的生意才最長久
什么樣的菜品能吸引最多的人呢?做餐飲開門迎客,自然是包容性越強,口味越普適越好。好吃便宜是王道。
那么,能不能做有錢人的生意呢?可以做,但是你要做高端的,也意味著你只能做這一小部分人的生意,同時需要準備更多的資金。如果你很有錢,又不想著賺錢,那么你可以做。不然,還是老老實實做大眾品類,大眾餐飲吧。
你沒看到曾經只接待達官貴人,風光無限的高端餐飲,在禁止“公費吃喝”的禁令下轟然倒下嗎?沒看到一些需要預定才能接待,還有最低消費的米其林餐廳,在疫情下難以支撐嗎?
相比之下,那些做普通老百姓生意的餐飲品牌反而越做越好,因為靈活多變、接地氣。
有錢人的生意是好,但是很難做得長久,因為這部分人是少數,而且他們吃過見過的好東西太多了,要想長期吸引他們也比較難。但是普通人的生意就好辦了,因為這部分人占了絕大多數,你只需要吸引這絕大多數的一部分就夠你生存了。
人多是好事,
但回頭客才是保證贏利的關鍵
網紅餐廳人多不多?多!但是到底有多少人吃過還會回頭的呢?想明白這個問題,也就可以理解,為什么那些明星開的網紅店或者靠包裝營銷做起來的餐廳,最終都不長久。
當然,你也可以說很多旅游城市的網紅餐廳,每天都可以吸引不少游客去打卡啊,天天排隊呢。你也知道,這是在旅游城市,做的大多數都是一錘子買賣。你有看到當地人會經常去吃的嗎?他們最多會說一句,“哦,那個做外地人生意的餐廳啊,我們都不去的。”
如果你的店不在景區也不網紅,還是老老實實做好當地人的生意吧。培養多一些老顧客,回頭客,這才能讓你的店活得久,活得好。
成本控制才是生存的基礎,
亂花錢讓顧客去買單,就是自殺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關注到一個現象,就是比如你當初喝的用的品牌,原本是十分實惠,質量也杠杠的,但是某天找了個明星代言或者上了某某電視或者節目,很快你就發現這個品牌的產品漲價了或者說品質不如從前了。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呢?那是因為品牌方找了代言做了廣告,付出的成本多了,而這多出來的錢找誰買單呢?自然是消費者。羊毛出在羊身上,就是這樣的道理。
那么,這樣的做法用在餐飲行業行不行呢?奉勸你不要輕易嘗試。畢竟,每天進餐廳吃飯的都是普通老百姓,他們買其他日用品可能敏感度不高,但是對于每天都要吃的飯菜那可是十分敏感的。菜漲了,米貴了,肉價飆升了……都時刻刺激著他們的神經。
做廣告、做營銷花了錢,再通過漲價將成本轉移到消費者身上,千萬不要這樣做,你沒看到去年海底撈、西貝漲價遭到罵聲一片嗎?
對于餐飲經營來說,做好成本控制才是生存的基礎。千萬不要想著自己亂花錢做的定位、營銷行為讓顧客買單,那無疑是自尋死路。
情懷干活,靠不住!
為了生存開店,一定可以干下去
先和大家說一個故事。古代,有兩個人去拜師學藝,一個是富人家的孩子想通過拜師增加自身價值,一個是窮人家的孩子希望拜師學藝改變命運,但是師傅只能收一個徒弟。
那怎么辦呢?師傅出了一個考驗的題,誰能獨自穿過充滿野獸的山林,誰就能成為他的徒弟。
結果,富人家的孩子,考慮再三放棄了。只有窮人的孩子愿意接受挑戰。
為什么呢?因為對于富人家的孩子來說,拜師學藝是為了增值,沒必要把命搭上,反正還可以找其他人拜師。
而窮人的孩子,這是他唯一的機會,不得不拼命。
看出來了區別沒有?人只有被逼到險境才能激發最大的潛能。
做餐飲業同樣如此!很多抱著情懷開店的,大多經營不下去。因為,虧了就是虧了,家里還有余糧,最多就心疼一陣子。而那些已經陷入了困境,為了生存為了活下去開店的,只能拼命干。
當然,我們也不建議你為了開店弄得負債累累傾家蕩產的,但是想法和出發點不同,結果往往會不一樣。
所以,干餐飲,有情懷的同時,你還得有一種拼命的精神。
結語
要有情懷和熱愛,要有知識和頭腦,要有幫手和資源,要有體魄和精力,還要等運氣。這就是餐飲創業的真相。少一個,可能面臨的都是“九死一生”。
不要以為別人叫一聲“老板”很容易,其背后是無數的困難挑戰和心酸。各位餐飲創業者且行且珍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