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產權工作是市場監管領域的一項重要內容。9月6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知識產權局副局長甘紹寧表示,下一步,國家知識產權局將通過啟動知識產權助力鄉村振興行動,大力扶持以專利為支撐的創新經濟,以商標為支撐的品牌經濟和以原產地地理標志為支撐的特色經濟,探索出一條將知識產權與鄉村振興有機融合、共同發展的有效路徑,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甘紹寧介紹,多年來,國家知識產權系統充分發揮知識產權獨特優勢,通過專利技術強農、商標品牌富農、地理標志興農,助力全面小康,取得顯著成效。一是發揮信息優勢,助推專利技術強農。首先,注重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上線知識產權公共服務網,為貧困地區獲取知識產權信息資源、開展信息利用等提供便利。其次,發揮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機構的作用。國家知識產權局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共同建設了101家在華技術與創新支持中心,著眼區域經濟發展,開展知識產權信息服務。同時,國家知識產權局專門面向中西部地區開展專利信息幫扶工作,圍繞農產品種植加工等領域,提供信息服務,推動經濟發展。
二是發揮制度優勢,推進商標品牌富農、地理標志興農。綜合運用地理標志商標培育、地理標志產品認定等知識產權工作,指導各地切實推進“培育一個品牌,做強一個產業,造福一方百姓”。在審查保護方面,截至2021年8月底累計認定地理標志保護產品2482個,累計核準地理標志作為集體商標、證明商標注冊6381件,核準使用地理標志專用標志市場主體14315家,建設74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示范區。在推廣運用方面,2019年以來國家知識產權局共實施21個國家地理標志運用促進工程項目,當地政府已配套投入逾1.2億元,涉及地理標志產業產值超過210億元,相關產品加工、商業物流、旅游業等產值40億元,有效激發當地農戶內生發展動力。
三是發揮產業優勢,構建“造血式”發展長效機制。多年來,國家知識產權局都選派干部到這兩個區縣扶貧掛職,從最初建橋修路式的物資幫扶逐漸發展到通過知識產權保護運用來進行智力幫扶,助推產業發展,不僅在國內獲得各方面廣泛認可,還受到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