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害發生往往讓人猝不及防,但并不會束手無措。平常緊繃安全弦,以練備戰,就能在災害來臨時沉著應對,將損害降至最低。
今年初,吉林省吉林市安委會辦公室印發《2021年市級應急預案演練計劃的通知》,確定81項市級應急預案演練項目。其中,吉林石化公司危險化學品泄漏著火應急演練等13項被列入省級應急預案演練項目。圍繞防火、防汛、防震等災種,吉林市多次成功組織各類應急演練,全面錘煉隊伍搶險救援處置能力,進一步檢驗預案和聯動機制,強化各部門快速反應和協同作戰能力,不斷加固一道道安全防線。
水火無情 以練備戰
災害面前,“召之能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的應急救援隊伍,是妥善應對災害至關重要的力量。今年,吉林市安委會辦公室、市減災委辦公室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專業應急救援隊伍建設的通知》。在去年組建市級專業救援隊伍的基礎上,各縣(市)區、開發區參照組建了本級救援隊伍。目前,在原有49支專業救援隊伍、2000余名救援人員基礎上,組建(明確)縣(市)區級各類專兼職救援隊伍增加至99支,救援人員增加至近4000人。
寶劍鋒從磨礪出。一次次應急實戰演練,讓應急救援隊伍在“真槍實彈”中得到全面鍛煉和檢驗。在各類應急演練中,7月14日舉行的多災種綜合應急實戰演練規模最大。演練以發生地震、洪澇、危化品泄漏等多項災情險情為背景,設置了桌面推演和實戰演練兩個部分,演練了水上救援、塌岸搶護、地質災害處置、群眾遇險轉移、危化品泄漏應急處置、電力中斷搶修、通信中斷搶修、救災物資調運、倒塌樓房搜救等9個科目。整個演練共調集演練隊伍12支,演練人員290余人、車輛70余臺、舟艇6艘、帳篷12頂、救援器材300余臺套。
貼近實戰的演練,讓所有演練人員身臨其境,搶險救援能力得到全面鍛煉。進入8月防汛關鍵期,吉林市應急管理局再次以桌面推演方式舉行演練。演練分為預防與預備、監測與預警、處置與救援、災后與恢復4個部分,內容涉及損毀橋涵搶修、受洪水威脅危化品處置、有漫壩風險水庫處置、受困群眾解救、調派直升機空投食品、水庫加大放流應對處置、臨時舟橋鋪設等13個場景。此次演練模擬真實、銜接緊湊、環環相扣,充分體現了應急狀態下各相關部門有序高效的處置能力,進一步驗證了防汛應急工作預案可操作性和實用性。
主汛期前正是森林防火重要時期。吉林省森林消防總隊吉林市支隊此間開展了為期4天的全天候、全流程跨市區的“藍光·2021”滅火行動實兵演練。演練模擬發生森林火災,過火面積5公頃,火線長2公里。演練按照啟動應急響應、組織力量投送、組織直前準備、組織行動實施、組織撤離返營5個階段進行。這次實案、實兵、實裝的演練讓森林消防指戰員對滅火環節中出動程序、要報詳報等內容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
防災減災 以人為本
豐滿區旺起鎮山溝多、河流多,是地質災害易發地區。今年主汛期前,該鎮陸續開展了12場應急演練。“十戶聯保”是旺起鎮總結多年經驗教訓探索打造的工作模式,是防汛減災戰斗中最小的單元。漂爾村村民劉巖是“十戶聯保”單元中的一名組長。他的家門口立了一塊醒目的“山洪災害轉移路線”示意圖。“接到預警后,首先通知組員轉移至臨時安置點。對特殊人群要提前安排車輛轉移。作為組長,要做到不落一戶,不落一人。”在多次應急演練中,劉巖已能有條不紊地處置突發情況。
不難看到,在各類應急演練中,百姓參與度正逐步提高。在風景區霧凇島上開展的一場防洪撤離專項應急演練中,島上常駐居民400多人在統一指揮下參與演練。在演練現場,模擬某編號臺風過境時松花江水位“超警”,必須立即組織群眾全部撤離。曾通村村委會迅速啟動《防汛疏散應急預案》。村干部、黨員、防汛網格員通過高音喇叭、手持擴音器,緊急呼叫全村各家各戶村民,立即到達指定集結點準備撤離,10分鐘內所有村民全都按照預案設定時限內到達。各救援小組按照職責分工、迅速就位,動用20余臺專用車輛,以“先兒童、后老年、再青壯年、最后黨員干部”順序,分批次將全島群眾有序撤離至渡口碼頭,再集中乘船轉移到安全地帶。包保人員嚴格按照“十戶聯保”機制逐戶排查,特別是對獨居老人等弱勢群體進行“一對一”幫扶疏散,確保撤離工作全覆蓋、不落一戶、不漏一人。整個防洪撤離演練緊張有序,順利完成所有預設規定動作,達到了實戰化練兵、常態化防汛目的。
在演練中,著力打通直達百姓的防災減災“最后一公里”。據吉林市應急管理局負責人介紹,目前鄉鎮應急體系已經建立,鄉鎮應急辦已組建完成,全市從橫向、縱向、監督三個方向正全力打通“最后一公里”。
基層構建應急體系,無疑拉起了一張張安全網。吉林市應急管理局防汛抗旱指導處處長張麗霞說,在做好監測預警、會商研判、風險管控、隱患排查、應急準備的同時,針對鄉鎮責任人、鄉鎮應急辦工作人員、村屯應急網格員將開展點對點精準培訓,真正讓他們在基層一線發揮防災減災“吹哨人”和“第一響應人”的作用。
層層織網 有備無患
營造安全環境重在防患未然。實踐證明,應急演練是預防事故發生、提高救援效率、降低突發事件災害損失的有效手段。吉林市應急管理局救援協調和預案管理處處長魏翔宇介紹,經過近3年努力,已初步建成包括應急預案數據庫、縣區應急預案管理人員數據庫、應急救援力量數據庫和預案專家數據庫4個子數據庫的吉林市應急預案數據庫,全市有專項應急預案37項,應急預案管理人員近50人,應急預案專家574人。去年以來,15類26支市級專業應急救援隊伍開展聯合應急演練260余次。
寧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萬一。吉林市應急管理局負責人表示,常態化組織開展應急演練,能夠進一步磨合指揮協調機制,明確相關單位和人員職責任務,理順工作關系,加強部門間預案銜接,及時檢驗跨區域、多部門、多類型、多災種應急處置能力,切實完善部門間、軍地間及各方面救援力量聯合響應機制,形成應急搶險救援整體合力。一旦發生險情,相關單位能夠立即啟動應急響應、及時報告情況、排除險情、轉移人員,最大限度降低災害損失。另外,依托應急演練成功經驗,可認真做好各類應急預案編制修訂工作,不斷提高預案科學性、實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