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姨、爺叔,大米3元錢一斤,是咱們校園自產自銷的原生態大米啊……”新年伊始,在上海光大會展中心舉行的農博會上,一個大米展柜前一字排開十多名大學生推銷員,向顧客賣力地呼喊死后堆成小山的大米。領頭的延雷軍是上海農林工作技術學院園藝園林系的大三學生,不過,他的另一個身份是上海西域園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這次他是帶著同學職工來做大米生意的。
從新疆考到上海讀大學的延雷軍,在2012年向工商部分注冊成立了西域園農業科技公司。作為90后,他曾在中學時一度中止學業,隨爸爸媽媽去俄羅斯日子和經商,回國后又在北京闖練。這樣的流浪閱歷,讓他的人生目標越來越明晰,他把報考農業院校作為自個的首選。如今,他學的是農科專業,還真刀真槍地開了個涉農的公司,專做農商品深加工和經銷生意。延雷軍說,公司的愿景是向全國更多的農人推行出產技術,選用“公司+農人專業合作社+農戶的展開”形式,爭奪與有關的科研機構、農林部分、高校科研單位樹立長時刻聯絡,展開技術合作。上一年,延雷軍的公司獲得了上海市大學生科技創業基金會“天使基金”20萬元的贊助。當前公司首要從事新農業的出產、加工及出售和電子商務。“除了完成學業,我還要花很多的時刻處置公司的工作,乃至常常要趕到外地聯絡業務,但這讓我過得分外充分。”他說,在周圍一批同學的共同努力下,公司的運營已步入正軌,不只和國內的幾大電商達成了開始合作意向,還與新疆喀什地區的農人專業合作社簽訂了第一批50噸紅棗收購合同,產量高達1000萬元。
這次,上海農林工作技術學院師生在海灣基地試種了上海農科院育種的水稻花優-14種類,面積超越百畝,搶收稻谷83.37噸,當前正值上市時節。這個種類的大米不只吃口香糯,并且仍是綠色商品。在出售這批大米時,校園當即想到了延雷軍的公司。一位阿姨說:“昨日我就來買過大米,今日特意再來買6袋送人。本地大學生自產自銷的大米,吃著安全定心。”延雷軍說,大學生的創業項目并非一定要“巨大上”,能從最簡略的出售做起,堆集起“叫賣”經歷也是很重要的。(食品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