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家統計局布告,本年東北區域糧食產值再創前史新高。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四省一區”糧食總產到達2904.74億斤,占全國糧食總產的二成以上。
根據國家統計局2013年糧食產值的布告,本年吉林省糧食總產值到達710.20億斤,比上年增產41.6億斤,增加6.22%,高出全國增幅4.12個百分點;全省糧食單產達988.49斤,高出全國單產271.59斤。
黑龍江、遼寧、內蒙古的糧食總產分別為1200.82億斤、439.12億斤、554.6億斤,均比2012年有了較大起伏的進步。
記者到吉林省的幾個首要產糧大縣采訪時知道到,各個產糧大縣本年秋糧出產均出現特大豐盈的現象,有些縣市要比上一年增產5%—20%左右。政府抓糧、農人種糧、科技興糧的積極性高漲變成本年糧食豐盈的最首要要素。
“一切數據標明,本年九臺市玉米單產、水稻單產都有所進步,總產值有望打破31億斤,比2012年的糧食總產27.6億斤要增產3.4億斤以上。”九臺市農業局農經科科長李成海說。
雖然吉林省遭受了較重的極點災禍性氣候的影響,但總的氣候條件對農業出產有利。一起,各級政府結實建立抗災奪豐盈的思維,極大地降低了災禍對糧食出產的影響,為糧食出產豐盈供給了有力保證。
據知道,根據1991年以來的吉林省農作物受災面積、水災面積、旱災面積、糧食產值對比剖析,標明糧食產值和水災聯系不大,和旱災聯系較大,即旱災水災相對比,水災影響小。“澇一線”就會削減“旱一片”,乃至水災面積大的年份,糧食產值反較上年有不一樣起伏的增產。
據介紹,黑龍江省糧食總產值現已躍居全國首位,2010年糧食總產值初次打破千億斤,2011年糧食總產到達1114.1億斤,初次變成全國糧食出產第一大省;2012年糧食總產達1152.3億斤,2013年糧食總產1200.82億斤,持續堅持全國領先地位。
作為國家重要商品糧基地,坐落中國東北區域的吉林是全國僅有人均產糧過噸的省份,人均占有糧食量、糧食商品率、糧食調撥量和人均肉類占有量接連12年居全國首位,也是全國6個糧食調出省之一。
東北四省區糧食總產值在全國比重從2003年的17.7%進步到2012年的23.2%,2013年的比重更是到達了24.1%,變成全國糧食增加最快奉獻最大的區域,其間玉米是該區域面積和產值增加最快的種類,一起也變成國內第一大糧食種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