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頻發的食物安全事故讓許多人開端重視食物安全疑問,而被稱為純天然、無污染、營養價值含量高的有機商品由于投合大家對安康的需求而變成超市貨架上的“明星”,備受花費者的重視。但這精巧的包裝下,佩帶“有機”標簽的商品真的是有機商品嗎?許多花費者在超市的貨架前都發生過這樣的疑問。“綠色”、“無公害”商品遍地都是,真有那么多嗎?
為了消除花費者的疑慮,規范有機商品商場,國家質量監督查驗檢疫總局在本月20日正式發布了《有機商品認證辦理方法》(以下簡稱《方法》),該《方法》將于下一年4月1日起正式施行。
解讀
僅有認證查詢編碼全國一致
怎么避免通常商品假充有機商品賣高價?這是通常花費者最為關懷的疑問,跟著新《方法》的施行,這將不再是難題。由于《方法》清晰要求,關于有機商品,國家將推廣一致的有機認證準則,施行一致的認證目錄、一致的規范和認證施行規矩、一致的認證象征。而國家認監委擔任全國有機商品認證的辦理監督。花費者在采購有機商品時只需求認準一致的認證象征,上面標有中文“中國有機商品”字樣和英文“OR-GANIC”字樣。認證安排將對每枚認證象征進行僅有編號,并采納防偽、追溯技能,確保發放的每枚認證象征可以溯源到其對應的認證證書和獲證商品及其出產、加工單位。
《方法》規矩,在對有機商品認證時,認證安排要由認證查看員對有機商品出產、加工場所進行現場查看,托付查驗檢測安排進行查驗檢測。有機商品認證安排須確保認證進程的完好、客觀、實在,對認證進程須作完好記載,并歸檔留存5年,確保認證進程和成果具有可追溯性。《方法》還規矩,關于進口的有機商品,國家認監委要安排教授評價,施行入境驗證,與規范不相符的洋進口有機商品不得作為有機商品入境。《方法》一起對違反規矩行動作出了清晰的處分規矩,認證安排向不符合規矩的有機商品出產區域或許認證目錄外商品的認證托付人出具認證證書的,將被責令改正,并處3萬元罰款。
質監部分提示花費者,依照有關規矩,有機商品出產公司應在出售的有機商品或許商品的最小出售包裝上,加施國家有機商品認證象征(富含機變換商品認證象征)及其僅有編號(有機碼)、認證安排名稱或許其標識。花費者可在“中國食物農商品認證信息系統”(food.cnca.cn)的“有機碼查詢”欄目中,輸入所持商品上的“有機碼”,查詢該有機商品認證象征所對應的獲證商品的根本信息。
有機配料不得低于95%
在有機商品的出售進程中,商家參加一點有機配料就聲稱商品為有機商品,用通常商品假充有機商品的狀況較為杰出。為了根絕這些疑問,《方法》第十五條規矩,有機配料含量(指分量或液體體積,不包含水和鹽)等于或高于95%的加工商品,應當在取得認證后,方可在商品或包裝及標簽上標示“有機”字樣,加施有機商品認證象征。《方法》緊接著在第十六條規矩,認證安排不得對有機配料含量低于95%的加工商品進行有機認證。此舉清晰界定了有機商品與非有機商品的邊界,清晰規矩了下一年四月起可在中國商場流轉的有機商品的規范。這將使得當時仍有空間在有機商品商場趁火打劫的“偽有機”無容身之地。
不只如此,依據《方法》,有機商品若是在認證的場外分裝,將被禁標“有機”。質檢總局著重,但凡未取得有機商品認證,及獲證商品在認證證書標明的出產、加工場所外進行再次加工、分裝、切割的,都不得在商品、商品最小出售包裝及標簽上標示含“有機”、“ORGANIC”等字樣,不然將被罰款3萬元。
商場
有機認證“價值”五萬元?
由于國內花費者對本鄉乳制品花費決心缺乏,無窮的商場變成招引各種洋乳品的“大肥肉”。記者在超市內從前數到過大概來自近七八個國家的十幾種不相同品牌進口乳品,且超市工作人員反映,它們都賣得適當不錯。進口奶最大的賣點即是奶源純潔,在宣揚中屢次明示或暗示“有機”,然后真實有認證標識的卻百里挑一。
據了解,外國食物要取得中國的有機食物認證不只費用更高,手續也不簡單,包含:請求;預審并擬定開端的查看方案;簽定有機食物認證查看合同;初審;實地查看評價;編寫查看評價;歸納檢查評價定見;認證抉擇人員/技能委員會抉擇;有機食物象征的運用等。澳洲有機認證安排指出,要取得中國的有機認證,是一個極雜亂又貴重的進程。
不過,為了喝到中國的“肥水”,進口食物依然活躍請求新的中國有機食物認證。有澳洲食物業者為了可以打入中國的中產階級商場,不吝花費高達5萬元的價值,以取得中國有機食物的認證。澳洲有機奶農公司(Organic Dairy Farmers of Australia)的行政總裁Bruce Symons表明,由于五年前取得了中國的有機認證,該公司出口到中國的長保質期牛奶,從原有的20%添加到了30%,本年銷量挨近100萬升。澳洲奶農協會(Dairy Australia)的數據顯現,亞洲區域所出售的奶粉中,嬰兒配方奶粉所占份額,從4年前的25%,添加到了上一年的近50%。這個無窮的商場潛力,也讓該公司方案對華出售嬰兒配方奶粉。相同,貝拉米有機食物公司(Bellamy's Organic)的行政總裁Laura McBain說,盡管請求中國認證艱難且貴重,但作用卻是清楚明了的。
貼上標簽,報價就漲五六倍
記者在海珠區的一家大型連鎖超市看到,該超市的蔬菜區別為兩大片區,通常蔬菜區和品牌蔬菜區。通常蔬菜都散堆在柜臺上,而品牌蔬菜則是由帶著公司品牌的包裝盒裝好,放在專區出售。報價上品牌蔬菜要貴一些,但是在該超市記者沒有發現有機蔬菜的身影。
當記者問詢有機蔬菜時,一名出售員指著貨柜上的品牌蔬菜通知記者這種菜跟有機菜差不多,只是更廉價。“其實農殘和培養環境根本都相同,即是缺認證標簽,不過你要加上這個標簽,這報價要漲五六倍。”蔬菜區售貨員向記者介紹說。在生果區相同如此,只要散裝生果和精品生果的區別,但卻找不到有機生果的身影。
記者查詢得悉,當時有機青椒、生菜、馬鈴薯等每千克的報價都高達50元左右,盡管不少花費者都表明對有機蔬菜感興趣,但真實掏錢采購的卻不算多,把有機果蔬當平常食物的更少。“一棵生菜就要10元,這個報價接受不了,再說還不曉得這是不是真實的有機蔬菜。”花費者吳女士對記者說。
那些有機果蔬都去了哪里呢?一家蔬菜基地的擔任人泄漏,以栽種菠菜為例,菠菜在培養的進程中可以遇到蟲災,這就需求治療,但不能憑借任何農藥去除蟲,而是要用生態的、傳統的方法去應對,包含人工捉蟲、物理捕蟲還有生物治蟲,不管選用哪種方法,本錢都是昂揚的。他向記者剖析,有機商品和新《方法》施行后,有機商品出售方法可以會發作改動。“如今有機蔬菜就由于報價高賣不動,新《方法》施行后,報價還要漲,恐怕這有機商品在通常超市中會越來越少,商家可以會直接開品牌店,專攻禮物商場。”
化妝品被開除后堅持“有內在”
新版《有機商品認證辦理方法》規矩出臺后,有關化妝品卻體現淡定,這不是由于這一新《方法》對他們沒有影響,而是自從2012年3月1日國家認證認可監督辦理委員會并發布新版《有機商品認證施行規矩》、新版《有機商品》國家規范和《有機商品認證目錄》開端,中國便已正式中止了化妝品有機認證,因而新《方法》的出臺,也不能改動化妝品被掃除在有機認證資歷之外的命運罷了。
記者致電南京國環、杭州萬泰有機認證中間,均表明不再受理有機化妝品認證,由于其不在國家規矩的《有機商品認證名錄》之列。
新《方法》的出臺,不只未有改動這一既成事實,還有兩個方面的規矩關于有機化妝品發生新的不利因素。
首要,新《方法》規矩,認證安排不得對有機配料(指分量或許液體體積,不包含水和鹽)含量低于95%的加工商品進行有機認證,多年從事化妝品技能研制的廣州市野火公關征詢有限公司總經理彭儒霖通知記者,化妝品成分傍邊大都富含很多的表面活性劑之類的石油衍生物,這些都不是有機物,因而化妝品的有機配料含量根本不可以到達95%。
其次,新《方法》還對進口的有機商品作出了愈加具體的規矩,向中國出口有機商品的國家或許區域的有機商品主管安排須向國家認監委提出有機商品認證系統等效性評價請求,若是兩國有機商品認證系統等效,國家認監委可與其主管部分簽署有關備忘錄,然后該國家或許區域出口至中國的有機商品再依照有關備忘錄的規矩施行辦理,不然這些商品要進入中國也應當向經國家認監委同意的認證安排提出認證托付。這一規矩也就對那些在國外獲取有機認證的化妝品公司設置了新的妨礙。
一位不肯簽字的國內某有機化妝品出產公司辦理人員向記者表明,自從2012年版《有機商品認證名錄》將化妝品掃除在外之后,公司在商品包裝和廣告宣揚等方面均已中止對“有機”概念的運用,但出產的商品自身仍是堅持“有機”的特色不變,由于公司關于有機化妝品的將來仍是充滿希望:“說不定過兩年對有機化妝品認證的有關規范就出臺了呢?”(記者 周照 趙新星 實習生 陳思婕)
影響
昂揚認證本錢推升價格
關于商家來說,新《方法》越嚴厲,有機商品的認證不光門檻提高了,首戰之地的一項更是請求有機認證的本錢該怎么消化的疑問。
依據南京國環有機商品認證中間所供給的當時收費核算規范,每一項有機認證請求的請求費用是500元,文件預審費4000元,樣品檢測費(由乙方送交獨立第三方實驗室剖析)1000元,陳述編寫費4000元,通訊費500元,陳述審閱費800元,實地查看費(含旅途天數)按600元/天核算,差旅費、食宿費由請求者據實付出。同意頒證后,須交納的費用還要另算。以蔬菜為例,500畝以內的有機認證證書費用是2000元,500到1000畝之間是4000元,在1000畝以上的,每添加500畝相應的證書費用還要再添加2000元。
依照這樣的規范核算,若是是100畝的單一品種的蔬菜請求有機認證且認證經過,前后所需費用至少是在12000元以上。而一個有機農場不可以只培養一種蔬菜,若是每一品種都請求有機認證的話,這筆費用就愈加可觀。此外,有機蔬菜的認證還需求花費適當長的時刻。這兩項本錢相加,也不是通常的農場可以承當的。
僑居日本二十年、當時在廣州從事有機農商品交易的農場主楊學彬,在2012年3月從北京中綠華夏有機食物認證中間取得了“有機變換”認證,但他在宣揚和推廣中卻很不肯意運用“有機認證”作為賣點,由于“很多人都不信任認證”。相比之下,他更情愿倡議一種有機的培養方法,而且經過約請客戶親身見證農商品的培養進程來贏得他們的信任,而不是只是盼望一紙證書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