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by Jay Wennington on Unsplash
紐約的餐廳業主曾向彭博社記者透露,盡管許多顧客仍然傾向于在戶外用餐,但年輕人更喜歡在室內用餐,并在高價食品上花大價錢。
由于疫情的影響,餐廳業陷入萎縮,業主們紛紛自掏腰包為高價食材如牛排和葡萄酒墊款。因此,營業成本與員工小費的金額也不斷攀升。據悉,在Il Buco和Alimentari兩所餐廳,小費的平均金額從19%增漲到21%。
瑞銀(UBS)的報告顯示,餐廳從堂食、外賣和外送而得的日常收入和顧客的數量都在今年2月有所下降,美國人更習慣在寒冷的天氣時在家就餐。但瑞銀同樣表示,餐飲業有可能在未來出現反彈。
瑞銀表示,堂食的需求已在3月有所改善。根據美國銀行(BofA)的預測,隨著疫苗的派放和防疫措施的解除,餐廳將出現更多的人潮。美國銀行稱,隨著民眾對在家就食感到厭煩,外出就餐的需求將有一定程度的累積。
紐約市的室內餐飲已在2月12日恢復。千禧一代的消費符合銀行的預測,但他們可能不足以拯救整個餐飲業。
據悉,服務業因疫情而受到重創。勞工統計局(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的數據顯示,雖然餐飲業的工作崗位在2月出現了增長,但與疫情初相比,餐飲業的工作崗位仍減少了約200萬個。
麥肯錫報告顯示,在疫情消退后,“衰落”行業例如餐飲業的員工多需要另謀高就。超過一半的原餐飲業人員需要尋找薪金更高,同時難度也更高的工作。
在疫情期間,服務人員不僅無法居家辦公,還需要在上班時面對許多無佩戴口罩的顧客。加州大學的調查顯示,洛杉磯的速食從業人員患新冠疫情的風險“明顯更高”。
從人口統計學來看,女性和有色人種占據了服務人員中的大多數。同時,他們也是罹患新冠疫情的高風險群體。Eater網站曾在去年12月報道稱,室內餐飲是新冠病毒的主要傳播地之一。
據TheCity網站透露,雖然目前紐約的餐飲人員已有接種疫苗的資格,但政府的名額根本不足以使所有員工在餐廳重開之前接種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