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有用提名人大多數來自高校和科研院所,少有些來自企業和戎行等。為使院士稱謂回歸學術性、榮譽性的本質,我國工程院2014年對規章進行了修訂,院士增選每兩年一次,本次增選是規章修訂后的初次增選。
我國經濟網將對于食品的院士增選有用提名人名單進行了收拾,以便進行查閱。
1、卞科,現年54歲,任職河南工業大學,由我國科協提名“食品工程”類院士有用提名人。
(材料圖)
卞科,男,漢族,1960年8月出世,陜西省興平市人,中共黨員,碩士研討生結業,教授,博士生導師,享用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優異教師”,河南省優異中青年主干教師,河南省跨世紀學術和技能帶頭人培育對象,鄭州市十大優異青年暨新長征突擊手。
1981年參加作業,1981年3月~1985年8月在西北大學任教,1988年1月始在鄭州糧食學院任教,1991年10月~1992年10月在英國諾丁漢大學作一般訪問專家,1997年9月~1998年9月在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作高檔訪問專家。歷任校園儲藏系主任、食品工程系主任、糧油食品學院院長、鄭州工程學院副院長等職。2004年7月任河南工業大學副校長。
長時間從事農商品儲藏與加工的教育、科研及管理作業。宣布學術論文50余篇,出書作品5部,掌管或參加完結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13項,其間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贊助課題1項,“七五”國家要點科技攻關1項,“九五” 國家要點科技攻關3項(子項),“十五”國家要點科技攻關3項。“糧食儲藏保鮮技能研討”獲國家科技前進三等,商業部科技前進一等獎;“玉米種類及純度判定辦法的研討”獲商業部科技前進一等獎、第三屆河南省創造博覽會優異獎、第五屆全國創造博覽會金牌獎、河南省教委科技前進一等獎;“小麥蛋白質電泳特性的研討”獲國內貿易部科技前進二等獎;“MODIFIED SOY PROTEIN ADHESIVES”獲美國創造專利。
2、胡小松,現年54歲,任職我國農業大學,由我國科協提名“食品工程”類院士有用提名人。
(材料圖)
胡小松,男,1961年2月2日生于南京,博士生導師。1982年7月結業于華中農學院園林系果樹專業,獲農學學士學位;1988年6月結業于北京農業大學食品科學系農商品儲藏加工專業,獲農學碩士學位。現任我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養分工程學院院長。2011年2月21日被任命為我國農業大學科學技能開展研討院常務副院長(正處級)。
任我國食品科學技能學會常務理事、青年作業委員會主任;我國飲料工業協會技能委員會副主任;我國農學會青年委員會委員、農商品儲藏加工分會常務理事;北京市食品協會和食品學會常務理事;科技部十五科技攻關嚴重專項整體專家組專家;國務院扶貧辦世行項目專家;北京市政府專家參謀團農業與食品參謀;國家計委工業開展司技能參謀;北京市順義區政府參謀;北京順鑫農業集團公司戰略參謀;新加坡APC投資有限公司獨立董事;《我國食品學報》和《食品工業科技》編委;杭州商業大學客座教授。
研討范疇首要集中在果蔬采后生理與貯運保鮮技能、果蔬深加工要害技能與工業化、農商品加工理論與技能、農業與食品工業開展戰略等方面。掌管或參加的首要課題:國家十五科技攻關嚴重專項和國家863項目“蘋果深加工要害技能與設備研討開發”、“蔬菜汁工業化要害技能技能研討與商品開發”、“優異鮮榨蘋果汁和污濁型蘋果汁加工要害技能與工業化開發、“濃縮果汁質量操控技能研討”;“特征果品儲藏保鮮技能及設備研討與開發”、“新式果蔬保鮮技能研討”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蘋果皋比病和鴨梨黑皮病致病機理研討”;教育部博士點基金“乙烯受體蛋白反饋調控機理研討”、“AOX酶在乙烯組成代謝中的效果機理研討”;三峽建造委員會科技攻關項目“沖菜加工要害技能與工業化開發”;云南省農業廳科技攻關項目“外銷青梅加工要害技能與工業化開發”等技能研討課題以及多項企業托付的研制項目。一起還承當著“首要農商品(食品)加工技能開展戰略研討”、“我國農村科技開展戰略”、“入世后我國農商品加工工業科技開展戰略研討”等國家十五攻關軟課題。
此外,胡小松還先后掌管或首要參加完結了國家和省部級攻關與研討課題近20項,取得了10多項科研效果。其間有1項獲部級科技前進2等獎,7項獲部級科技前進3等獎,1項獲部級科技前進4等獎,1項獲河北省科技前進2等獎和1項獲全國優異圖書獎暨國家科技前進3等獎。
3、金征宇,現年55歲,任職江南大學,由我國科協提名“食品科學與工程”類院士有用提名人。
(材料圖)
金征宇, 男,1960年5月出世,江蘇揚州市人。我國民主同盟盟員,教授,博士生導師,1992年7月結業于無錫輕工業學院,研討生學歷,博士學位,1996年~1997年赴英國從事博士后研討作業一年。曾獲國家教育效果二等獎兩次,江蘇省優異教育效果一等獎兩次,10次獲省部級科技前進獎,擔任掌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要點項目1項)、國家863等科研項目。宣布SCI錄入論文20多篇。現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食品科學與工程”學科評議組成員,我國食品科技學會常務理事,江蘇省人大代表,無錫市政協常委,享用國務院特殊津貼,2005年6月任江南大學副校長。
4、任發政,現年52歲,任職我國農業大學,院士提名為“食品科學”類院士有用提名人。
(材料圖)
任發政,1962年8月出世,漢族,博士。我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養分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1980.9—1987.7 在北京農業大學學習;1987.7—2014.12 我國農業大學作業 教育部功用乳品試驗室副主任;2012.1—至今任食質量量與安全北京試驗室副主任;2014.12—至今任教育部功用乳品要點試驗室主任。
任發政首要研討方向包含,功用乳品(功用蛋白多肽別離與組成、益生菌別離與功用評估);干酪加工理論與技能;牦牛乳精深加工技能與工業化。
此外,他的“干酪制作與副商品歸納使用技能集成立異與工業化使用”獲2013年國家科學技能前進獎二等獎(榜首完結人),“青藏高原牦牛乳深加工技能研討與商品開發”獲2010年國家科學技能前進獎二等獎(榜首完結人),“微生物凝乳酶與乳酸菌發酵劑制備要害技能及其使用研討”獲甘肅省科學技能前進一等獎。
5、單楊,現年52歲,任職湖南省農業科學院,院士提名為“食品工程”類院士有用提名人。
(材料圖)
單楊,男,漢族,1963年2月出世。1984年7月結業于華中農業大學,研討員職稱 ,食品生物技能專業在讀博士。從事農商品加工與歸納使用研討20余年,曾在西班牙、德國、意大利、澳大利亞等國家研修農商品加工。
單楊自2000年開端任碩士生導師,現任湖南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兼湖南省農商品加工研討所所長、湖南省柑桔工程技能研討基地主任。研討方向首要包含食品生物技能,農商品深加工。
曾參加歐共體幫助的“開展湖南生果加工演示”項目,掌管《柑桔加工技能研討與工業化開發》、《湖南省大宗農商品歸納深加工技能研討》等10多項國家“九五”、“十五”科技攻關、科技部農業科技效果轉化資金、農業部要點開發項目;取得科技效果5項,其間,獲省科技前進一等獎1項(排行榜首),三等獎3項(2項排行榜首,1項排行第二),請求創造專利6項;擬定企業規范8項;編寫專著5部,近100萬字,其間《柑桔加工概論》是我國柑桔加工范疇榜首部專著;宣布科學論文近30篇;效果使用發生經濟社會效益16余億元,出口創匯約5000萬美元,利稅5.45億元,為農人增收近6億元。
6、王興國,現年52歲,任職江南大學,由我國科協提名“食品工程”類院士有用提名人。
(材料圖)
王興國,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江南大學農商品加工研討員常務副院長,江南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總經理,歐佰特科技開展董事長。當前擔任我國糧油學會理事、我國糧油學會油脂專業分會副會長、江蘇省食品科學與技能學會常務理事及秘書長、江蘇省油脂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我國糧油學報》、《我國油脂》和《糧油加工與食品機械》等雜志編委。
長時間從事脂質科學與有關技能研討開發科研和教育作業,先后掌管和承當包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863” 、國家“九五”、國家“十一五”科技攻關方案等國家、省部級嚴重項目17項,擔任和參加完結的5項科研效果別離取得國家科技前進二等獎(1項)、我國食品工業協會科學技能一等獎(1項)、教育部提名國家科技前進二等獎(2項)、江蘇省科學前進一等獎(1項)、江蘇省科學技能前進二等獎(1項)和我國糧油學會科學技能二等獎(1項),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宣布論文160篇,出書教材、專著5部,請求和授權國家創造專利13項。
其間科研項目中與功用因子有關的縱向課題包含:(1)2000-2001年,掌管“大豆歸納深加工高新技能”項目,2001年經過輕工聯合總會判定,整體國內搶先,有些世界搶先;(2)2002年,承當科技部專項基金項目“食品功用因子效果機理、分類及規范研討”之子課題“活性肽與蛋白質檢查辦法與技能的研討”,2004年經過科技部檢驗;(3)2002年,掌管國家863 項目“農畜商品中高附加值天然商品高效獲取技能與商品開發(2001AA248011)”之子課題“植物甾醇獲取與純化”;(4)2003年,掌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凹凸棒土油脂脫色機理及對油脂質量的影響”;(5)2003年,掌管江蘇省攻關項目“大豆歸納深加工技能”,2004年經過江蘇省科技廳檢驗;(6)2003年,掌管無錫市攻關項目“雙低養分保健油的研制”,2004年經過無錫市科技局檢驗;(7)2004年,掌管江蘇省科技攻關項目“膜法油脂精煉新技能”;(8)2005年,掌管江蘇省科技攻關要點項目“高質量大豆磷脂系列商品的研討與開發”;(9)2006年掌管教育部嚴重科技項目“負載凹凸棒土共溶劑法組成生物柴油要害技能研討”;(10)2007年國家“十一五”支持方案“食品物性潤飾與油脂加工新技能開發研討”,第二掌管人;(11)國家“十一五”支持方案“食品加工要害技能研討與工業化開發”,第三掌管人;(12)國家“十一五”支持方案“功用性食品嚴重要害和共性技能研討”,第二掌管人。
7、吳清平,現年52歲,任職廣東省微生物研討所,院士提名為“食品安全科學技能”類院士有用提名人。
(材料圖)
吳清平,廣東省梅州市蕉嶺縣人,研討員、博士生導師。現任廣東省微生物研討所黨委書記、常務副所長。兼任廣東省微生物學會副理事長、秘書長,廣東省食用菌職業協會會長,我國食用菌協會常務理事,我國微生物學會出書作業委員會副主任、生物學基地期刊《微生物學通報》編委。2001取得國務院頒布的政府特殊津貼,2004年取得廣東省丁穎科技獎。首要從事生物安全監測與操控、食用菌工業化要害技能以及微生物發酵工程范疇的研討和開發作業,現被聘為世界食品微生物規范化委員會專家和廣東省食品安全委員會專家。掌管和承當了國家、省部級嚴重科研項目20多項;取得省級判定世界搶先或世界搶先水平效果12項;請求國家創造專利和實用新式專利27項,其間7項已獲專利授權;取得國家、省級和廳局級科技獎5項;在全國性學術刊物和國內外學術會議上宣布論文91篇;創辦廣東環凱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積極轉化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生物安全監測與操控科研效果,取得銷售額12000萬元,利稅2500萬元,社會效益18億元;掌管“食用菌工業化演示項目”新增產量11.8億元,新增利稅2.06億元,出口創匯873.9萬美元,帶動1.7萬戶山區農人開展食用菌出產,取得社會效益23.5億元,2007年“食用菌優異高效大規劃出產要害技能研討”獲國家科技前進二等獎;創立礦泉水及飲用純水微生物檢查及質量操控技能剖析辦法和難點處理要害技能,為我國瓶裝飲用水職業的開展處理了嚴重技能難題,2005年榮獲我國飲用天然礦泉水職業杰出貢獻者稱謂,2007年榮獲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章。
當前從事的首要研討包含,生物安全監測與操控、食用菌工業化要害技能以及微生物發酵工程范疇的研討和開發作業。當前承當的科研項目有掌管和承當剖析微生物學和微生物發酵工程范疇國家、省部級嚴重科研項目22項。
8、岳國君,現年52歲,任職中糧集團有限公司,院士提名為“發酵與輕工生物技能”類院士有用提名人。
(材料圖)
岳國君,男,吉林農安靠山人,1963年4月3日出世。結業于哈爾濱工業大學環境工程系,獲碩士學位。現任中糧集團總裁助理、中糧控股董事副總經理、中糧生化動力事業部總經理。其它社會職務包含:國家燃料乙醇十一五方案專家組成員,黑龍江省科顧委委員,黑龍江大學生命科學院兼職教授。
曾在黑龍江安達龍新化工有限公司、黑龍江華潤金玉實業有限公司、黑龍江華潤酒精有限公司等單位作業,歷任黑龍江安達龍新化工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黑龍江華潤金玉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黑龍江華潤酒精有限公司總經理等職.
2008年1月,中選11屆全國人大代表;2007年榮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化工類);中選2000-2005年度全國勞動模范;2004年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
9、趙謀明,現年50歲,任職華南理工大學,院士提名為“食品科學”類院士有用提名人。
(材料圖)
趙謀明,男,1964年9月生,博士學位,教授、博導,首要從事的學科與專業包含食品科學與工程,研討方向有蛋白質化學與工程。
首要承當的課題及項目有,承當國家科技部“十五”嚴重攻關項目“大豆深加工要害技能及設備研討與開發”、廣東省“十五”嚴重攻關項目“大宗海洋魚貝資本深度開發使用及工業化中的要害技能研討”等4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教育部主干教師基金項目1項、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廣州市要點攻關項目3項以及各類橫向項目20多項。先后在國家基地期刊上宣布學術論文138篇,其間6篇被EI錄入;正在請求國家創造專利8項;還正安排編寫科技書本《調味品手冊》等。
首要成績:首要從事食品生物技能、蛋白質化學與工程、海洋資本歸納使用、農副商品加工等方向的科學研討與教育作業。擔任主講《食品化學》、《食品添加劑化學》、《食品添加劑》、《食品生物技能》等本科、碩士和博士研討生課程。主編教材《食品生物化學》和參編教材《食品生物技能》。在教育過程中,能重視學生的全部本質培育,特別是著手才能和思想辦法的培育,重視理論根底研討與使用技能的相結合。當前已培育結業碩士12人,當前在讀碩士研討生11人,在讀博士研討生16人。
曾多次參加嚴重學術研討會,其間,2000年11月參加在杭州召開的“21世紀食品和生物技能開展研討會”,在會議上共宣布了“凝膠態食品的質構特性及其儀器剖析”等3篇文章;2001年9月參加在哈爾濱召開的“世界大豆加工技能研討會”,并作了題為“改性大豆蛋白及其在食品工業使用研討”的陳述,引起了國內外很多專家的重視和好評。此外,還特別重視研討效果的轉化,當前,其研討效果“螺旋藻深加工技能”、“一種含DHA、EPA的養分調和油”、“大豆蛋白的生物改性技能”、“多糖-蛋白質系統的安穩化技能”、“蛋白質乳濁系統的功用特性及其安穩化技能”以及“大宗海洋低值魚、蝦、貝類系列商品深加工技能”等都已經實現工業化,并發生了杰出的社會經濟效益。
自個被評為教育部主干教師、華南理工大學中青年學術主干、廣東省“千百十人才工程”省級培育對象。此外,還取得1項廣東省鄉鎮企業科學技能前進一等獎、1項廣東省科技前進三等獎以及2項廣東省輕紡廳優異新商品二等獎。
10、周光宏,現年55歲,任職南京農業大學,院士提名為“食品科學”類院士有用提名人。
(材料圖)
周光宏先后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英國諾丁漢大學、澳大利亞聯邦科工委(CSIRO)和南京農業大學學習和進修。現任南京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肉質量量安全操控工程技能研討基地主任、首席科學家,國家863方案范疇專家,《 Meat Science 》副主編。兼任我國畜商品加工研討會會長,中美食品安全與質量操控聯合研討基地主任,肉品加工與質量操控教育部要點敞開試驗室主任,農業部農畜商品加工要點敞開試驗室主任,聯合國(UN/ECE)肉品規范委員會委員。現任南京農業大校園長。
自80 時代開端一向從事肉品科學和養分生理研討和教育。在肉質量量、肉品規范、肉品分級、肉的老練機制、肉制品 凝膠機理、冷卻肉全程質量操控和傳統肉制品質量構成機制和技能改造,以及維生素吸收代謝機制等方面取得明顯成績。 取得部省級科技前進獎6 項,掌管擬定全國職業規范5 項,參加世界肉品規范擬定4 項,請求或取得國家創造專利8 項。宣布學術論文100 多篇,其間SCI 論文12 篇,主編出書了《畜商品加工學》、《肉品學》、《畜產食品加工學》等專著和教材。取得農業部有杰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師獎、江蘇省十大杰出青年、我國農學會青年科技獎、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榜首、二層次人選等榮譽和稱謂。培育博士后1 名、博士 20名、碩士 35名。
11、蔣劍春,現年60歲,任職我國林業科學研討院,由我國科協提名“林產化學加工工程”類院士有用提名。
(材料圖)
蔣劍春,男,博士、研討員、博士生導師。現任我國林科院林產化學工業研討所所長、黨委書記;國家林產化學工程技能研討基地主任。2004年,被聘國家動力技能范疇“863”專家委員會專家;2005年,被聘南京林業大學兼職教授。
現任我國生物質能技能研討開發基地副理事長、我國農村動力職業協會副會長、我國林產工業協會活性炭分會理事長、全國活性炭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我國林學會林化學會常務理事、江蘇省林學會常務理事、我國可再生動力學會理事;《生物質化學工程》主編、《林產化學工業》副主編。
1986年以來從事林產化學加工范疇的生物質熱化學轉化、生物柴油、活性炭制備和使用的根底與使用根底研討、開發計劃作業。先后掌管承當國家攻關、“863”、世界協作、部省級科技攻關和要點項目、省使用開發項目,院基金及工廠托付的研討課題等,已判定和檢驗效果18項。其間獲國家科技效果前進一等獎1項,江蘇省科技前進二等獎1項,梁希林業科技技能三等獎1項;請求創造專利12項(授權創造專利6項);撰寫并宣布研討陳述和論文70余篇,EI錄入16篇,ISTP錄入1篇;掌管完結科技效果轉化、技能效勞項目20余項,新增產量3億元以上。
首要研討方向是:生物質動力、活性炭制備與化學化工有關根底和使用根底以及工程化技能研討。
12、李天來,現年59歲,任職沈陽農業大學,由我國科協提名為“蔬菜學”類院士有用提名人。
(材料圖)
李天來,遼寧省綏中縣人,中共黨員。1982年1月結業于沈陽農業大學蔬菜專業后留校任教,1988年3月獲農學碩士學位,1996年7月獲農學博士學位,曾先后2次赴日本留學和協作研討。1993年5月破格晉升為教授,1996年6月被遴選為博士研討生導師。1991年6月起,先后歷任沈陽農業大學園藝系副主任、農學院副院長、園藝系主任及園藝學院院長等職,2001年9月至今任沈陽農業大學副校長。
56歲的沈陽農業大學副校長李天來博士,上個世紀80時代初從沈陽農業大學蔬菜專業結業后留校任教;1985年3月,他赴日留學,三年后回國。多年來,他一向從事設備園藝及蔬菜生理生態的研討與教育作業。在科研作業中,他幾十年如一日,腳踏實地,厚實作業,先后掌管完結了科研課題13項。其間,獲省部級以上科技前進獎七項,廳級獎二項。這些效果均到達國內搶先或世界搶先水平,累計發生經濟效益近10億元。
他在日光溫室西紅柿及黃瓜生理生態方面有較深入的研討,尤其是對“西紅柿畸形果發生機理的研討”和“西紅柿維管束走向及光合商品作業路徑研討”的效果,己達世界搶先水平。他掌管完結的“西紅柿工廠化高產穩產培育技能研討”、“果菜立體培育技能研討”課題均已經過國家判定,到達國內搶先、世界搶先水平。
因為作業成績杰出,他取得了國務院特殊津貼,并取得農業部有杰出貢獻中青年專家、遼寧省優異教師等榮譽稱謂。
13、羅云波,現年57歲,任職我國農業大學,院士提名為“農商品加工與儲藏工程”類院士有用提名人。
(材料圖)
羅云波,男,1960年4月23日生于重慶市,博士生導師。我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養分工程學院院長。多年來一向致力于保證食品安全養分技能的研討。
1982年2月 結業于西南農業大學,獲學士學位。1987年12月結業于英國巴斯大學生物學院, 獲博士學位。1988-1990年12月別離于英國巴斯大學(University of Bath),北京農業大學完結博士后研討作業。1996年-1998年,先后在美國康奈爾大學,美國普渡大學短期作業。現任我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養分工程學院院長。
現任的社會職務首要有,我國園藝學會,園商品采后分會理事長;我國農學會,農商品儲藏加工分會副理事長;國家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委員;我國食品學會理事;北京食品協會副主席;《我國食品學報》主編;《世界制冷學報》編委;全國高校食品學院院長聯誼會會長、我國科學院植物研討所,浙江大學兼職教授。
首要研討果蔬老練變老的分子生物學根底、基因工程及生物反應器在食品中的使用、轉基因食品的檢查及安全性評估。曾掌管教育部跨世紀人才基金“乙烯組成調控分子根底的研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約束乙烯組成轉基因西紅柿采后生理研討”;農業部九五要點項目“耐貯轉基因西紅柿的商品化研討”;國家自然科學基“乙烯老練變老機制的研討” 等研討項目,以及世界協作項目“生物技能在園藝作物的使用”(美國康乃爾大學)、“果蔬脂氧合酶變老生理機制研討”(美國普渡)等。
14、王澤生,現年61歲,任職福建省農業科學院,由我國科協提名為“蔬菜學”類院士有用提名人。
(材料圖)
王澤生,福建省福清市人,1954年1月22日生,1982年7月廈門大學微生物學專業結業,九三學社福建省委委員。現任福建省農業科學院食用菌研討所所長、教授級高工(二級),福建省農科院食(藥)用菌生物學與工業化技能研討立異團隊首席專家,國家食用菌工業技能系統遺傳育種崗位科學家、十美雙孢蘑菇協作項目掌管等職。兼任我國食用菌協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我國菌物學會常務理事兼食用菌專委會主任、我國農學會食用菌分會副理事長、我國微生物學會理事,國家科學技能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保健食品委員會、全國食用菌種類認定委員會評定專家,《食用菌學報》、《我國食用菌》和《食藥用菌》編委,福建省食用菌學會理事長、福建省青年科學家協會副理事長、福建省科學技能協會常委、我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福建省第十屆委員會常委等職。
樹立國家級雙孢蘑菇研討團隊,掌管國家和省課題60多項,觸及遺傳育種、工廠化制種、規范化培育及保鮮加工。宣布淪文160多篇,專著9部,獲國家和省級論文獎11篇。首創雙孢蘑菇同工酶遺傳變異形式和分子符號雜交育種系統,育成新菌株As2796等、研制出配套技能,推行19億多平方米。
獲國家和省科學技能獎15項。其間,國家科技前進二等獎(掌管)、國家“六五”科技攻關獎(專題掌管)共2項,省部級科學技能二等獎8項(掌管5項)。獲福建省首屆青年科技獎(1991),福建省首屆運盛青年科技獎(1994);中選為福建省優異專家(省委、省政府,1997),福建省百千萬人才工程專家(1998),福建省首屆優異科技作業者(1999),全國優異科技作業者(2001),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992),國家百千萬人才榜首、二層次專家(國家人事部,1998),國家級有杰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國家人事部,1997),紫金科技立異獎、國家引智貢獻獎。
15、徐子偉,現年58歲,任職浙江省農業科學院,由我國科協提名為“動物養分與飼料學”類院士有用提名人。
(材料圖)
徐子偉,男,1956年10月出世,1987年獲吉林農業大學動物出產學碩士,任浙江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研討員、首席專家(B類),江南大學、南京農業大學博士生導師。
無黨派人士,曾任九屆浙江省政協常委兼政協科教委員會副主任,現任十一屆浙江省人大常委、浙江省知識界人士聯誼會副會長。在學術界任我國動物養分學會常務理事,浙江省畜牧獸醫學會副理事長,浙江省畜牧工業科技立異效勞平臺主任,我國畜牧業協會豬業分會理事,浙江省農業科學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享用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全國優異農業科技作業者、浙江省農業科技搶先作業者、省有杰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省“151”榜首層次人員、省勞動模范、省農業科技杰出貢獻者等稱謂。
長時間從事動物養分與飼料科學研討作業,在豬禽養分代謝與調控、飼料資本開發、生物飼料添加劑研制和健康環保養殖技能等范疇取得杰出的科研成績。近二十年來掌管承當科研課題30余項。宣布論文70多篇,培育博士5名、碩士9名。科研效果獲獎10項。由他作為榜首完結者取得的效果獲國家科技前進獎二等獎2項、浙江省科學技能獎一等獎3項,其間“用酶技能開發大麥及高麩型飼糧及其工業化研討”效果獲2002年國家科技前進二等獎,“規劃化豬、禽環保養殖業要害技能研討與演示”獲2007年國家科技前進獎二等獎。一系列效果轉化后,取得較明顯的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
16、薛長湖,現年50歲,任職我國海洋大學,由我國科協提名“水商品加工與儲藏工程”類院士有用提名人。
(材料圖)
薛長湖,男,1964年11月出世,江蘇興化人。我國海洋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研討生導師,水商品加工與儲藏工程學科“泰山專家”崗位特聘教授,首要研討方向有水產化學、水商品加工技能、海洋食品成效成分研討與海洋活性物質。
薛長湖1990年結業于我國海洋大學,是我國自個培育的榜首位農學水產博士。結業后在我國海洋大學從事教育與科研作業。1995年因成績杰出,被評為水商品加工與儲藏工程學科“泰山專家”崗位特聘教授,1998年被評為博士生導師, 現任我國海洋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
在20多年的科學研討中,掌管承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海洋“863”、國家科技攻關、農業部“948”等國家級、完結了20余項省部級以上科研課題,其間包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4項,863方案課題5項,國家科技支持(國家科技攻關)(子)課題2項;請求和授權專利30余項;宣布學術論文200余篇,其間SCI/E錄入論文70余篇,論文累計被引用230余次(據2009年1月查新效果);主編學術作品2部;請求國家創造專利60件;取得創造專利授權20余件;判定省級技能效果7項;取得省部級以上科技獎賞7項,其間包含國家科學技能前進獎二等獎1項(2010,榜首位),教育部科學技能前進獎一等獎1項(2009,榜首位)。在魷魚蛋白質使用、魷魚加工儲藏過程中甲醛發生機理與操控技能、魷魚副商品高效使用、海參商品加工技能與配備、海參質量規范系統、海參成效成分構造解析與養分功用研討效果豐盛。
17、喻景權,現年51歲,任職浙江大學,由我國科協提名為“蔬菜學”類院士有用提名人。
(材料圖)
喻景權,1963年11月出世,男, 浙江義烏人,浙江大學農業生物與環境學部副主任,浙江大學蔬菜學國家要點學科學科擔任人。
當前喻景權是浙江大學農業與生物技能學院副院長,浙江大學蔬菜學國家要點學科學科擔任人,浙江大學園藝學一級學科學科擔任人。
喻景權2007年1月-至今任教育部長江專家特聘教授;2006年1月-至今任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1995年9月-至今任浙江農業大學、浙江大學副教授和教授,首要從事設備園藝植物生長發育調控機的研討;1994年3月-1995年8月在日本國島根大學博士后研討兼任日本國武田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根底研討所研討員,從事化學生態學和生理活性物質的別離判定作業的研討;1991年4月-1994年3月在日本國鳥取大學博士生,從事西紅柿和黃瓜根系分泌物中的自毒物質的別離判定作業;1988年10月-1991年3月在日本國島根大學碩士生,從事西紅柿根系分泌物引起的自毒效果的證明研討;1983年8月-1988年9月在浙江省農業科學院園藝研討所實習研討員從事蔬菜無土培育技能的研討;1979年9月-1983年7月在浙江農業大學園藝系學習攻讀學士學位。
首要研討范疇包含設備作物的生長發育調控機制和安全出產技能系統,首要內容包含: 輪作障礙的構成規則及其根際調控;果實發育調控及其分子生物學研討;窘境對光合機構的影響及其調控。
此外,曾于1998年蔬菜作物根系分泌物引起的自毒效果的研討教育部科技前進三等獎;2001年設備蔬菜作物化學他感效果機理的研討我國高校自然科學二等獎;2006年取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18、朱明,現年57歲,任職農業部方案計劃研討院,院士提名為“農商品加工與儲藏工程”類院士有用提名人。
(材料圖)
朱明,男,1958年1月出世,1973年3月參加作業,1982年1月結業于華中農業大學農機計劃與制作專業。1992年被農業部頒發中青年有杰出貢獻專家稱謂,1993年被國務院同意享用政府特殊津貼,1990年取得第二屆我國青年科技獎,1994年獲第二屆我國青年科學家獎提名獎,1998年獲我國優異青年科技創業獎,1998年當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榜首、二層次人選,2008年獲中華農業英才獎。
現任農業部方案計劃研討院院長、研討員,我國科協全國委員會委員。一起兼任我國農業工程學會理事長,我國農村動力職業協會會長。
首要科研效果及獲獎有1、掌管完結“棉籽泡沫酸脫絨成套設備與技能”研討與推行,1989年取得農業部科技前進一等獎,1990年獲國家科技前進一等獎和第五屆全國創造博覽會金牌獎,1991年取得首屆我國農業博覽會金獎。當前該項技能和成套設備已在全國棉花基地縣普遍得到了推行與使用,效果推行覆蓋率高,近20年來,累計推行達360余套,累計發生經濟效益約300多億元。2、掌管完結科技部農業科技效果轉化資金項目旋渦式多功用系列烘干機演示推行,獲2006年度全國農牧漁業豐盈獎三等獎。3、掌管完結科技部國家“十五”攻關課題項目小城鎮農商品加工技能集成與工業集合研討。4、掌管完結科技部嚴重專項國家科技中長時間開展方案-農機與設備開展戰略研討。5、做為方案計劃擔任人,安排參加完結了《國家“九五”種子工程項目整體方案》與《項目建議書》的編寫作業,建造規劃120億元。6、擔任編制“農業部種子加工工程技能基地”可行性研討陳述、工程計劃、設備采購等項目建造全過程作業,投資額900多萬元。
19、鄒校園,現年51歲,任職湖南省農業科學院,院士提名為“蔬菜學”類院士有用提名人。
(材料圖)
鄒校園,男,漢族,衡陽縣人,1963年7月出世,博士、研討員。首要從事蔬菜育種與資本研討。
1994年1月任院蔬菜所副所長,1996年4月任所長、黨支部書記,湖南湘研樹苗基地總經理、湖南湘研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1999年7月任袁隆平農業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總經理。2000年9月任湖南省農科院副院長,2004年7月任黨委副書記,2005年2月任湖南省農科院院長。兼任我國園藝學會副理事長、湖南省園藝學會理事長,湖南省農學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湖南農大博士生導師。